冬暮寄裴郎中

· 羅隱
曉發星星入鏡宜,早年容易近年悲。 敢言得事時將晚,只恐酬恩日漸遲。 南國傾心應望速,東堂開口欲從誰。 仙郎舊有黃金約,瀝膽隳肝更禱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曉發:早晨出發。
  • 星星:這裏指頭髮斑白。
  • 鏡宜:適合照鏡子,意指頭髮斑白明顯。
  • 早年:年輕時。
  • 容易:輕易,指年輕時的事情處理得輕鬆。
  • 近年悲:近來感到悲傷。
  • 敢言:敢於說。
  • 得事:得到官職或成就。
  • 酬恩:報答恩情。
  • 南國:指南方的國家或地區。
  • 傾心:全心全意。
  • 東堂:古代指朝廷,這裏可能指政治中心。
  • 開口:這裏指表達意見或請求。
  • 仙郎:對裴郎中的美稱。
  • 黃金約:重要的約定。
  • 瀝膽隳肝:形容極度的忠誠和犧牲。
  • 禱祈:祈禱。

翻譯

早晨出發時,頭髮斑白,照鏡子顯得格外明顯,年輕時處理事情輕鬆,而近來卻感到悲傷。敢於說出自己的想法,但擔心得到官職或成就的時候已經晚了,只怕報答恩情的日子也日漸遲了。南方的國家或地區全心全意地期望快速得到迴應,而在政治中心表達意見或請求,卻不知道該向誰求助。裴郎中曾有過重要的約定,我願意極盡忠誠和犧牲,更加虔誠地祈禱。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人生變遷的感慨,以及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憂慮。詩中,「曉發星星入鏡宜」描繪了詩人早晨出發時頭髮斑白的情景,暗示了歲月的無情。後文通過對「早年容易近年悲」的對比,展現了詩人對年輕時輕鬆處理事務與現在感到悲傷的對比。詩的結尾,詩人表達了對裴郎中的深厚情誼和對其重要約定的忠誠,以及對未來的祈禱和期望。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和友情的深刻感悟。

羅隱

羅隱

羅隱,字昭諫,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新登鎮)人,唐末五代時期詩人、文學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鹹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爲《讒書》,益爲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後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後,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啓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鏐,歷任錢塘令、司勳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後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著有《讒書》及《太平兩同書》等,思想屬於道家,其書乃在力圖提煉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濟術”,是亂世中黃老思想復興發展的產物。 ► 510篇诗文

羅隱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