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鷓鴣

修行須唱落花蓮。損損閒閒任自然。日上莫談他事短,時中頻整自心偏。 休離方寸搜丹藥,莫外周遊覓妙玄。長使靈臺無一物,便成九轉產胎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瑞鷓鴣:詞牌名,屬於宋代詞牌。
  • 損損閒閒:形容態度隨意,不拘小節。
  • 時中:時時,經常。
  • 方寸:指心。
  • 丹藥:道教中指煉製的仙藥。
  • 妙玄:深奧的道理或神祕的事物。
  • 靈臺:指心靈。
  • 九轉:道教中指煉丹的九個階段。
  • 胎仙:道教中指修煉成仙的人。

翻譯

修行時應當像落花隨風飄散一樣自然,不拘小節,任由自然。太陽升起時不要談論他人的短處,經常調整自己的心態,避免偏頗。 不要離開內心去尋找煉丹的藥物,也不要四處遊歷去探求深奧的道理。始終保持心靈空無一物,這樣就能修煉成仙,達到九轉的境界。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修行的態度和方法,強調了自然、內省和專注的重要性。通過比喻落花隨風,形象地描繪了修行的自然狀態,提倡不拘小節、順應自然的生活態度。同時,詩中提到的「莫談他事短」和「頻整自心偏」,強調了修行中應避免評判他人和自我調整的重要性。最後,通過「靈臺無一物」和「九轉產胎仙」的描述,展現了修行達到高境界的理想狀態,體現了道教修煉成仙的理念。

譚處端

元道士。東牟人,字通正,初名玉,號長真子。博學,工草隸書。師王重陽,傳襲其道,往來於洛川之上。有《水雲前後集》。 ► 1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