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調】碧玉簫

笑語喧譁,牆內甚人家?度柳穿花,院後那嬌娃。媚孜孜整絳紗,顫巍巍插翠花。 可喜煞,巧筆難描畫。他,困倚在鞦韆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雙調:元曲的一種曲牌名,屬於雙調曲。
  • 碧玉簫:曲牌名,屬於雙調曲牌。
  • 喧譁:聲音大而雜亂。
  • 度柳穿花:形容女子輕盈地走過柳樹和花叢。
  • 嬌娃:美麗的少女。
  • 媚孜孜:形容女子嬌媚的樣子。
  • 整絳紗:整理紅色的紗衣。
  • 顫巍巍:形容顫抖的樣子,這裏指插在頭上的花顫動。
  • 可喜煞:非常可愛。
  • 巧筆:高超的畫技。
  • 困倚:疲倦地靠着。

翻譯

笑聲和談話聲此起彼伏,牆內是哪戶人家?只見一個女子輕盈地穿過柳樹和花叢,在院子後面,那美麗的少女正嬌媚地整理着紅色的紗衣,頭上插着的花兒顫巍巍的。她真是可愛極了,即使有高超的畫技也難以描繪出她的美。看,她疲倦地靠在鞦韆架上。

賞析

這首作品以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春日午後,牆內少女的活潑與嬌媚。通過「笑語喧譁」、「度柳穿花」等詞句,傳達出一種輕鬆愉快的氛圍。少女「媚孜孜整絳紗,顫巍巍插翠花」的形象,既展現了她的美麗,也透露出她的青春活力。結尾「困倚在鞦韆架」則增添了一抹慵懶的春意,使整個畫面更加生動和富有詩意。

關漢卿

關漢卿

關漢卿,元代雜劇奠基人,元代戲劇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號已齋(一說名一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人(今山西省運城),其籍貫還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市)人等說,與白樸、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爲“元曲四大家”。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爲他所作,無定論。 最著名的是《竇娥冤》。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他的散曲,內容豐富多彩,格調清新剛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關漢卿塑造的“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廣爲人稱,被譽“曲聖”。 ► 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