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村歌

· 龔璛
吳中水爲鄉,人與鳧鷖□。□□□□年,黃梅少時雨。 農不田疇佔洲渚,鄉風用鋤不用犁,築塍踏車兒女妻。 農家辛苦亦復樂,高低兩□□□角。自愛茅檐暖,莫厭社酒薄,□□賽神卜東作。 飯牛何必歌,□□尚可著。十年種樹樹滿村,明年養蠶蠶百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鳧鷖 (fú yī):野鴨和鷗鳥。
  • 田疇 (tián chóu):田地,農田。
  • 洲渚 (zhōu zhǔ):水中的小塊陸地。
  • 築塍 (zhù chéng):築堤。
  • 踏車 (tà chē):踩踏水車。
  • 社酒 (shè jiǔ):祭祀用的酒。
  • 賽神 (sài shén):祭祀神靈的儀式。
  • 東作 (dōng zuò):指農事,特別是春耕。
  • 飯牛 (fàn niú):喂牛。
  • (bó):養蠶用的竹蓆。

翻譯

在吳中,水域廣闊,人們與野鴨、鷗鳥共存。有一年,黃梅時節雨水稀少。 農民不在田地耕作,而是佔據了水中的陸地。鄉村的風俗是用鋤頭而非犁耕作,築堤和踩水車都是婦女和兒童的工作。 儘管農家生活辛苦,但也充滿樂趣,他們在高低不平的土地上勞作。他們熱愛自己的茅草屋檐下的溫暖,不嫌棄祭祀用的酒淡薄,通過賽神儀式祈求來年的春耕順利。 喂牛時不必唱歌,穿着簡樸的衣物即可。十年種樹,樹滿村莊,明年養蠶,蠶繭將裝滿百張竹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元代吳中地區的水鄉生活,通過對比農民在洲渚上的勞作與傳統田地耕作的不同,展現了當地特有的農業風貌。詩中「農家辛苦亦復樂」一句,既表達了農民的艱辛,也體現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樂觀態度。結尾的「十年種樹樹滿村,明年養蠶蠶百箔」則預示了勤勞帶來的豐收和希望,體現了詩人對鄉村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讚美。

龔璛

璛字子敬,宋司農卿潗之子,自高郵再徙平江,家焉。宋亡,例遣北上,潗行至莘縣,不食卒,璛悲不自勝,嘆曰:國亡家破,吾兄弟不能力振門戶,獨不可爲儒以自奮邪!與其弟理刻苦於學。戴帥初、仇仁近、胡汲仲皆與爲忘年交,聲譽籍甚。人稱曰「兩龔」,以比漢「兩龔」雲。憲使徐琰闢置幕中,舉和靖學道兩書院山長,當事者交章薦,宜在館閣,不報。調寧國路儒學教授,遷上饒簿,改宜春丞,歲餘乞休,遂以江浙儒學副提舉致仕卒。其所作詩曰《存悔齋稿》,明朱性甫錄補遺十七首,出自荻溪王氏所藏。子敬少時,嘗有詠史詩云:「文若縱存猶九錫,孔明雖死亦三分。」爲一時所傳誦,其序袁靜春集雲:通甫與予交,上下古今,一返諸性情之正。其於持論如此。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