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支離:分散、零散。
- 升堂:進入廳堂,比喻得到認可或接納。
- 葛帔:用葛布製成的披肩,這裏指簡樸的衣着。
- 劉峻:東漢末年名士,以清貧著稱。
- 嵇康:三國時期魏國文學家、音樂家,以才情著稱。
- 車書:指文治和武功。
- 混一:統一。
- 風樹:指風雅的樹木,比喻高雅的文化或人物。
- 悽迷:形容景色或情感的模糊不清。
- 異方:異鄉,外地。
- 文獻:指歷史記載和文化遺產。
- 公袞:古代官服,這裏指高官。
- 餘光:餘輝,比喻尊貴人物的庇護或影響。
翻譯
我這零散無狀之人竟得以升堂入室,往日的驚愕與感慨再次涌上心頭,倍感傷痛。簡樸的衣着讓人想起清貧的劉峻,而在這平凡的人羣中,昔日才華橫溢的嵇康顯得格外突出。文治武功統一了天下,但誰是真正的東道主?在這異鄉之地,高雅的文化和人物顯得模糊不清。北方的文化遺產近在咫尺,我斗膽從高官的庇護中借取一絲餘輝。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自己身份低微卻得以接近高官的感慨,以及對過去和現在的對比。詩中通過「支離」、「葛帔」、「嵇康」等詞語,描繪了詩人的自我認知和對外界評價的敏感。同時,詩人對文化統一的思考和對異鄉文化的悽迷感受,反映了他對時代變遷和文化傳承的深刻關注。整首詩情感複雜,既有自卑與自嘲,也有對文化傳承的渴望和對高官庇護的嚮往。
龔璛
璛字子敬,宋司農卿潗之子,自高郵再徙平江,家焉。宋亡,例遣北上,潗行至莘縣,不食卒,璛悲不自勝,嘆曰:國亡家破,吾兄弟不能力振門戶,獨不可爲儒以自奮邪!與其弟理刻苦於學。戴帥初、仇仁近、胡汲仲皆與爲忘年交,聲譽籍甚。人稱曰「兩龔」,以比漢「兩龔」雲。憲使徐琰闢置幕中,舉和靖學道兩書院山長,當事者交章薦,宜在館閣,不報。調寧國路儒學教授,遷上饒簿,改宜春丞,歲餘乞休,遂以江浙儒學副提舉致仕卒。其所作詩曰《存悔齋稿》,明朱性甫錄補遺十七首,出自荻溪王氏所藏。子敬少時,嘗有詠史詩云:「文若縱存猶九錫,孔明雖死亦三分。」爲一時所傳誦,其序袁靜春集雲:通甫與予交,上下古今,一返諸性情之正。其於持論如此。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