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王孫

無無無有有無無。悟得無無便不愚。日月年時損壯粗。 見元初。萬道霞光攢寶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無無無有有無無:這裏指道家哲學中的「無」,即無形無象,超越有形有象的境界。
  • 悟得無無便不愚:領悟到「無」的真諦,就不會再愚昧無知。
  • 日月年時損壯粗:隨着時間的流逝,人的身體和精神都會逐漸衰老。
  • 見元初:看到或領悟到宇宙的原始狀態或本質。
  • 萬道霞光攢寶珠:形容一種超凡脫俗的景象,霞光如同寶珠般聚集,象徵着悟道後的精神境界。

翻譯

在「無」與「有」之間,我領悟到了「無」的深意,這使我不再愚昧。隨着日月流轉,歲月無情地削弱了我的壯年之力。當我窺見了宇宙的原始面貌,眼前便出現了萬道霞光,它們如同寶珠般璀璨聚集。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道家哲學中的「無」概念,表達了作者對於生命和宇宙本質的深刻領悟。詩中,「無無無有有無無」一句,巧妙地運用了重複和對比,強調了「無」的重要性。後文通過「日月年時損壯粗」描繪了時間的無情,而「見元初,萬道霞光攢寶珠」則展現了悟道後的精神昇華,形成了一種從物質到精神的轉變,體現了作者對於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嚮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於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譚處端

元道士。東牟人,字通正,初名玉,號長真子。博學,工草隸書。師王重陽,傳襲其道,往來於洛川之上。有《水雲前後集》。 ► 1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