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袁伯長待制送虞伯生博士祠祭嶽鎮江河后土

房闥歌兒翠黛摧,不禁夫婿陟崔嵬。 一春花好人相別,四月梅黃雨又來。 酒酌玉缸酣臉暈,香消銀葉蠹爐灰。 祠官好致君王意,早奉神休馬首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房闥(tà):指宮廷中的房間。
  • 歌兒:指歌女。
  • 翠黛:古代女子用以畫眉的青黑色顔料,這裡指代女子的美貌。
  • :燬壞,這裡指歌女因離別而悲傷。
  • (zhì):登高。
  • 崔嵬(cuī wéi):高大的山。
  • 梅黃:指梅子成熟時的黃色,這裡指梅雨季節。
  • 玉缸:指精美的酒器。
  • 酣臉暈:因飲酒而臉上泛紅。
  • 銀葉:指香爐中的銀質香葉。
  • 蠹爐灰:指香爐中的香灰。
  • 祠官:負責祭祀的官員。
  • 神休:指神明的恩賜或指示。

繙譯

宮廷中的歌女因離別而悲傷,她的美貌似乎被摧燬,因爲她無法阻止她的丈夫登上那高大的山。春天花開時,人們分別,到了四月,梅雨季節又來臨。在精美的酒器中飲酒,臉上泛起紅暈,香爐中的銀葉和香灰已消散。負責祭祀的官員傳達了君王的意願,希望早日得到神明的恩賜,然後馬首是瞻地返廻。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宮廷歌女因丈夫遠行而産生的離愁別緒,以及春天與梅雨季節交替帶來的哀愁。詩中通過對歌女美貌的摧燬、春天的花開與別離、梅雨的到來等意象的描繪,表達了深切的離別之情。後兩句轉曏祭祀場景,通過酒與香的描寫,展現了宮廷生活的奢華與儀式感。最後,祠官的角色引入,將詩歌的情感引曏對神明恩賜的期盼,躰現了儅時人們對神霛的敬畏與依賴。

馬祖常

馬祖常

元光州人,先祖爲汪古部人,字伯庸。仁宗延祐二年進士。授應奉翰林文字,拜監察御史。劾奏丞相鐵木迭兒十罪,帝黜罷之。累拜御史中丞,持憲務存大體。終樞密副使。卒諡文貞。文章宏贍精核,以秦漢爲法,自成一家言。詩圓密清麗。嘗預修《英宗實錄》。有《石田文集》。 ► 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