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春謠奉和正齋承旨韻

風颾颾,雨蕭蕭,東皇促駕車載膏。 墮紅殘萼芳草深,嫣香壓地膩不消。 繡屏寒逗薰沈腦,愁重燕支倦梳掃。 玉關萬里人未歸,風雨一番春又老。
拼音

所属合集

#三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風颾颾(sāo sāo):形容風聲。
  • 東皇:指春神。
  • 載膏:指春雨,比喻春雨如油。
  • 墮紅:落花。
  • 嫣香:指花的香氣。
  • 壓地:指花瓣落地。
  • 膩不消:形容花瓣落地後,其香氣和色彩仍然濃鬱不散。
  • 綉屏:綉有圖案的屏風。
  • 沈腦:沉香,一種香料。
  • 愁重:形容心情沉重。
  • 燕支:即胭脂,此処指妝容。
  • 倦梳掃:嬾得梳妝打扮。
  • 玉關:玉門關,此処泛指邊關。
  • 一番:一次,一廻。

繙譯

風聲呼呼,雨聲蕭蕭,春神催促著駕車,春雨如油滋潤大地。 落花殘萼與深綠的芳草相伴,花的香氣濃鬱,花瓣落地後色彩和香氣依舊不散。 綉屏風中透出寒意,沉香燻得人心煩,心情沉重,胭脂妝容也嬾得打理。 邊關萬裡,人還未歸,風雨過後,春天又一次老去。

賞析

這首作品以春天的風雨爲背景,描繪了落花、芳草和濃鬱的花香,通過細膩的意象表達了深沉的愁思和對遠方未歸人的思唸。詩中“風颾颾,雨蕭蕭”生動地描繪了春天的氣候特點,而“墮紅殘萼芳草深”則進一步以春天的景象來象征時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後句“綉屏寒逗燻沈腦,愁重燕支倦梳掃”則通過室內景象和女子的倦怠梳妝,傳達了內心的孤寂和無奈。結尾的“玉關萬裡人未歸,風雨一番春又老”更是深化了主題,表達了對於遠方親人的深切思唸和對時光無情流逝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春天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陶宗儀

元末明初浙江黃岩人,字九成,號南村。元末應試不中。於學問無所不窺。元末避兵,僑寓松江之南村,因以自號。累辭辟舉,入明,有司聘爲教官。永樂初卒,年八十餘。輯有《說郛》、《書史會要》,著《南村詩集》、《輟耕錄》。 ► 4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