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中再用前字寄王以明

閒丹閒碧長秋思,水榭風軒分外宜。 老衲寄書離嶽久,田家留語赴齋遲。 楓堤壯枕西湖廟,瀼水斜通濯足池。 免使韓公嗤糞壤,園亭是處有新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xián):同「閒」,悠閒。
  • :指紅色的花。
  • :指綠色的植物。
  • (cháng):增長,增添。
  • 水榭:建在水邊或水上的亭臺。
  • 風軒:有窗的長廊或小屋,常用於觀景。
  • 老衲:老僧,作者自稱。
  • :指高山,這裏可能指作者所在的地方。
  • 赴齋:參加齋戒或齋飯。
  • 楓堤:長滿楓樹的堤岸。
  • 瀼水(ráng shuǐ):水名,具體位置不詳。
  • 濯足池:洗腳的池子,這裏可能指一個地名或景點。
  • 韓公:指韓愈,唐代文學家。
  • (chī):嘲笑。
  • 糞壤:污穢之地。

翻譯

悠閒地觀賞着紅花綠葉,增添了秋日的思緒,水邊的亭臺和風中的長廊格外適宜。 老僧我寄出的書信離開高山已久,田家的話語留下來參加齋飯卻遲遲未到。 楓樹堤岸雄壯地枕靠着西湖的廟宇,瀼水斜斜地通向洗腳的池子。 免得韓愈先生嘲笑這裏是污穢之地,園亭處處都有新詩誕生。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秋日閒適的景象,通過「閒丹閒碧」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欣賞,同時「水榭風軒」進一步營造了宜人的環境。詩中「老衲寄書」與「田家留語」形成對比,展現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嚮往。結尾提到「免使韓公嗤糞壤」,既表達了對文學前輩的尊重,也顯示了詩人對自己創作環境的自豪。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自然和文學的熱愛。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