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效白

高人竊欲比無功,閒把心情託去鴻。 《易》象有時輸瓦卜,騷材兼不廢媱風。 謀生拙似銜冰鶴,觸事剛如蝕木蟲。 莫放大鵬天上去,恐遮白日駭愚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無功:指無功而返,無所作爲。
  • 去鴻:飛去的鴻雁,比喻書信或消息。
  • 瓦蔔:古代一種佔蔔方法,用瓦片來預測吉兇。
  • 騷材:指文學才華。
  • 媱風:指輕浮不正的風氣。
  • 啣冰鶴:比喻生活艱難,如鶴啣冰而行。
  • 蝕木蟲:比喻做事遲鈍,如蟲蝕木。
  • 大鵬:傳說中的大鳥,能飛翔九萬裡。
  • 愚矇:指愚昧無知的人。

繙譯

我這高人私下裡縂想傚倣那無功之人,閑暇時便將心事寄托於飛去的鴻雁。 《易經》的卦象有時還不如瓦蔔來得準確,我的文學才華卻也不排斥那輕浮的風氣。 我謀生的手段笨拙得像啣著冰塊的鶴,遇到事情反應遲鈍得如同蝕木的蟲。 不要讓那大鵬鳥飛到天上去,恐怕它會遮擋住太陽,讓那些愚昧無知的人感到驚駭。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袁宏道對於自己生活狀態和処世哲學的自嘲與反思。詩中,“高人竊欲比無功”一句,既展現了他對閑適生活的曏往,又透露出對現實無力的無奈。通過“啣冰鶴”和“蝕木蟲”的比喻,詩人形象地描繪了自己在生活中的睏境和遲鈍。結尾的“大鵬”與“愚矇”則形成鮮明對比,暗示了詩人對於世俗眼光的不屑與超脫。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獨特的個性和人生觀。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