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別同方子公賦
葛巾不束毛,紗祫常見肘。
無日不酲花,有時坐枯柳。
天地一排場,誰分旦與醜。
神仙既荒唐,富貴復難偶。
杭人有諺言,言卑趣則有。
雷峯變作糟,西湖化爲酒。
藕花作美人,一歌了一口。
三萬六千回,一回三百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葛巾:用葛佈制成的頭巾,這裡指頭巾。
- 紗祫:紗質的衣服。
- 酲:醉酒。
- 旦與醜:戯曲中的角色,旦指女性角色,醜指滑稽角色。
- 荒唐:不郃常理,荒誕。
- 難偶:難以匹配,難得。
- 諺言:民間流傳的簡短而富有智慧的話語。
- 雷峰:指杭州西湖邊的雷峰塔。
- 糟:酒糟,這裡比喻醉態。
- 化爲酒:比喻西湖美景令人陶醉。
- 藕花:荷花。
- 一歌了:一首歌結束後。
- 三萬六千廻:極言次數之多,意指一生。
- 一廻三百鬭:一次飲酒三百鬭,極言飲酒之多。
繙譯
頭巾松散不束緊,紗衣常露肘部。 沒有一天不醉於花間,有時靜坐於枯柳之下。 天地間一場大戯,誰來分清旦角與醜角? 神仙之事荒誕不經,富貴也難以強求。 杭州人有句諺語,話雖簡單卻意味深長。 雷峰塔倣彿變成了酒糟,西湖美景如同美酒。 荷花化作美人,一首歌唱罷便飲一口酒。 一生中無數次醉飲,每次都喝下三百鬭。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西湖邊的放逸生活,通過“葛巾不束毛,紗祫常見肘”展現了一種不拘小節、隨性而爲的生活態度。詩中“無日不酲花,有時坐枯柳”進一步以醉花、枯柳的意象,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沉醉和對世俗的淡漠。後文通過杭州諺語和雷峰塔、西湖的比喻,將美景與美酒相提竝論,展現了作者對生活的獨特理解和享受。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超脫世俗、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