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吳城至馬當湖江八景珠磯出吳城三十里

蝦蟆石在幾秋春,不向風濤化甲鱗。 自與廬峯爲御畜,肯同諸阜作臣鄰。 每愁鰲釣歸龍國,稍喜蟾光下月輪。 萬載湖山終不變,蛟螭怒舞欲何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蝦蟆石:指形狀像蝦蟆的石頭。
  • 甲鱗:指魚類的鱗片,這裡比喻風濤。
  • 廬峰:指廬山,這裡比喻高山。
  • 禦畜:指被馴養的動物,這裡比喻被控制的景物。
  • 鼇釣:傳說中的巨鼇,這裡比喻巨大的力量。
  • 龍國:指神話中的龍居住的地方。
  • 蟾光:月光,因傳說月中有蟾蜍而得名。
  • 月輪:指月亮。
  • 蛟螭:傳說中的龍類生物。

繙譯

蝦蟆石歷經多少春鞦,不因風濤而變化其甲鱗。 它自然與廬山相依爲伴,不願與其他山峰爲鄰。 常憂巨鼇被釣廻龍國,卻喜月光從月輪灑下。 萬載湖山始終不變,蛟螭憤怒舞動,欲展何志。

賞析

這首作品以蝦蟆石爲切入點,通過描繪其在風濤中的不變與廬山的相伴,表達了自然景觀的恒久與獨立。詩中“鼇釣歸龍國”與“蟾光下月輪”形成對比,既展現了神話色彩,又增添了詩意。結尾的“蛟螭怒舞欲何伸”則寄寓了對自然力量不可抗拒的敬畏之情。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