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吳城至馬當湖江八景珠磯出吳城三十里

春水凝寒木葉濡,姑山風嫋未秋殊。 緱城巨跡誰來往,雒浦溦波事有無。 遺舄於今看定履,沖流千載似前驅。 佳期夕望逾荒忽,眇眇愁予隔步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吳城: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爲明代的一個城鎮。
  • 馬當湖:地名,可能爲當時的一個湖泊。
  • 珠磯:指江邊或湖邊的石頭,可能因形狀或色澤似珠而得名。
  • 姑山:山名,具體位置不詳。
  • 緱城: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爲古代的一個城市。
  • 雒浦: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與古代的雒水有關。
  • 溦波:微小的波紋。
  • 遺舄:遺留下來的鞋,這裏可能指古代的遺蹟或傳說中的物品。
  • 定履:固定的腳步,這裏可能指留下的足跡或象徵性的步伐。
  • 沖流:急流,這裏可能指江河的流動。
  • 荒忽:遙遠而模糊。
  • 眇眇:遙遠的樣子。
  • 愁予:使我感到憂愁。

翻譯

春水帶着寒意,木葉被水汽濡溼,姑山的風景在風中搖曳,雖未到秋天卻別有一番風味。緱城那巨大的遺蹟,誰曾來往其間,雒浦的微小波紋,那些傳說中的事情是否真的存在?如今我們看到的遺留下來的鞋,似乎是古人固定的步伐,千百年來,急流似乎仍在繼續前人的腳步。傍晚時分,我望着遠方,感到一種遙遠而模糊的憂愁,那遙遠的距離使我感到憂愁,彷彿隔着一步之遙卻難以接近。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日江邊的景色,通過對自然景觀的細膩描繪,表達了對古代遺蹟和傳說的遐想與感慨。詩中「春水凝寒木葉濡」一句,既描繪了春水的寒意,又通過「木葉濡」暗示了溼潤的空氣,營造出一種朦朧而略帶憂鬱的氛圍。後文通過對緱城、雒浦等古代地名的提及,引發讀者對歷史的思考,而「遺舄」、「定履」等詞則巧妙地結合了現實與傳說,增添了詩意的深度。結尾的「佳期夕望逾荒忽,眇眇愁予隔步趨」則抒發了對遙遠距離的感慨和對過往的懷念,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歷史與現實的深刻感悟。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