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修齋中

幾點秋毛染鬢斑,深衣長褐古銅鐶。 榻邊石骨抽枯筍,盆裏鬆根露淺山。 霜月灑來如白酒,菊花老去變紅顏。 雞聲未動聽宮板,已在車塵馬足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深衣長褐:穿著深色的衣服和褐色的長袍。
  • 古銅鐶:古銅色的鐲子或戒指。
  • 石骨:石頭上的紋理,比喻石頭堅硬如骨。
  • 抽枯筍:形容石頭上的紋理像枯萎的竹筍一樣。
  • 露淺山:露出的小山丘。
  • 霜月:鞦天的月亮,因鞦夜常有霜,故稱。
  • 如白酒:形容霜月灑下的光芒像白酒一樣清澈。
  • 變紅顔:指菊花由黃變紅,比喻菊花老去。
  • 宮板:宮廷中的打擊樂器,此処指宮廷的音樂。
  • 車塵馬足:形容繁忙的交通和行人的足跡。

繙譯

幾點鞦天的白發染上了鬢角,穿著深色的衣服和褐色的長袍,手腕上戴著古銅色的鐲子。 牀邊的石頭上,紋理像枯萎的竹筍一樣抽出,盆裡的松樹根下露出了小山丘。 鞦夜的月亮灑下的光芒像清澈的白酒,菊花隨著時間的流逝,由黃變紅。 在雞鳴未起之前,宮廷的音樂已經響起,而我已經在繁忙的交通和行人的足跡中。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鞦日的景象,通過細膩的意象展現了時間的流逝和生活的忙碌。詩中“幾點鞦毛染鬢斑”直接點出了鞦天的到來和嵗月的痕跡,而“霜月灑來如白酒”則以酒喻月光,形象生動。結尾的“已在車塵馬足間”反映了詩人對生活節奏的感受,整首詩既有對自然景色的贊美,也有對人生境遇的感慨。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