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

酌君易州之清醞,被君吳閶之纖縞。 男兒二十無所成,腰肢一半沒青草。 趁輕健,買騕褧,哭聲多,笑聲少。 黃金蕩盡君莫嗔,古來餓殺幾賢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zhuó):斟酒。
  • 易州:地名,今河北省易縣。
  • 清醞 (yùn):清酒。
  • (pī):同「披」,穿着。
  • 吳閶:指蘇州,閶門是蘇州古城的西門。
  • 纖縞 (gǎo):細白的絲織品,指精美的衣料。
  • 騕褧 (yǎo jiǒng):古代良馬名。
  • (chēn):生氣,發怒。

翻譯

斟一杯易州的美酒,穿上蘇州的精美衣裳。 男子二十歲卻無所成就,腰間的青春已半數埋入青草。 趁着身體還輕健,去買一匹良馬,但哭聲多,笑聲少。 即使黃金散盡,你也別生氣,自古以來,多少賢人因此餓死。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年輕時的奢華與現實的無奈,表達了人生的無常和理想的破滅。詩中「酌君易州之清醞,被君吳閶之纖縞」描繪了年輕時的繁華,而「男兒二十無所成,腰肢一半沒青草」則突顯了現實的殘酷。最後兩句「黃金蕩盡君莫嗔,古來餓殺幾賢人」則是對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揭示了即使賢能之士也可能遭遇不幸的哲理。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反映了詩人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洞察。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