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蘄陽:地名,今湖北省蘄春縣。
- 興國:地名,今江西省興國縣。
- 咸寧:地名,今湖北省咸寧市。
- 金牛鎮: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位於上述地區之間。
- 刀脊:形容山路險峻,像刀背一樣。
- 輿人:指轎伕或車伕。
- 鴉鵛:烏鴉和鵛鳥,這裏形容雪覆蓋的山峯顏色。
- 積瓊:堆積的瓊玉,比喻雪覆蓋的山峯如玉一般潔白。
- 行役:旅行,特別是指出行在外的勞苦。
- 口占:即興作詩。
翻譯
怪石與險峻的山峯,山神請不要考驗我。 我習慣了艱難險阻,已經走遍了風濤之地。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嚴冬時節,從蘄陽乘船至興國,再徒步穿越咸寧,途經金牛鎮的艱險旅程。詩中「怪石與危岑」形容了山路的險峻,而「我行慣險難,歷盡風濤地」則表達了詩人對旅途艱難的從容與堅韌。儘管環境惡劣,詩人仍能欣賞到「千峯綴雪」的美景,體現了其樂觀豁達的心態。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
袁宏道的其他作品
- 《 與曾退如過葡桃園話舊偶成 》 —— [ 明 ] 袁宏道
- 《 雁字 》 —— [ 明 ] 袁宏道
- 《 癸卯初度筵中示社友及兩弟 》 —— [ 明 ] 袁宏道
- 《 送醫者黃生謁東諸侯 》 —— [ 明 ] 袁宏道
- 《 喜蘇潛夫至柳浪座上限韻 》 —— [ 明 ] 袁宏道
- 《 暑中舟行入村舍偕冷雲及明教居士 》 —— [ 明 ] 袁宏道
- 《 虎丘 》 —— [ 明 ] 袁宏道
- 《 哭夾山先生時先伯修歸窆 》 —— [ 明 ] 袁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