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披蓑:穿着蓑衣。
- 微雲縹碧水:微小的雲朵映在碧綠的水面上。
- 深樹綠沈風:深邃的樹林中,綠色的風顯得沉靜。
- 官稅租能給:能夠支付官方的稅收和租金。
- 山貲了不豐:山中的財富並不豐富。
- 衲子:指僧人。
- 龐翁:指龐德公,東漢末年隱士,此處泛指隱士。
翻譯
拋棄了舊日的紅衣,我披上蓑衣來到這裏。 微小的雲朵在碧綠的水面上飄浮,深邃的樹林中,綠色的風顯得沉靜。 雖然能夠支付官方的稅收和租金,但山中的財富並不豐富。 我隨同僧人一起行走,仍然可以像龐德公那樣做個隱士。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暑中舟行入村舍的情景,通過「微雲縹碧水,深樹綠沈風」的細膩描繪,展現了自然景色的寧靜與美麗。詩中「官稅租能給,山貲了不豐」反映了詩人對物質生活的淡泊態度,而「撲頭隨衲子,猶可作龐翁」則表達了詩人嚮往隱逸生活的情懷。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超脫世俗、追求自然與心靈自由的理想。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
袁宏道的其他作品
- 《 踏堤曲 》 —— [ 明 ] 袁宏道
- 《 甲辰中秋後二日禮德山鑑大師塔偶成四偈示同行諸衲 》 —— [ 明 ] 袁宏道
- 《 題紫霄太子巖 》 —— [ 明 ] 袁宏道
- 《 吳生貧甚所遭輒奇詩以送之 》 —— [ 明 ] 袁宏道
- 《 宿落石臺山房 》 —— [ 明 ] 袁宏道
- 《 吳生貧甚所遭輒奇詩以送之 》 —— [ 明 ] 袁宏道
- 《 蕪湖舟中同範長白念公看月 》 —— [ 明 ] 袁宏道
- 《 甲辰會榜題名至時舊友及諸弟在場屋者皆被落因及之 》 —— [ 明 ] 袁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