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吳城望湖亭

望湖亭上望鄱湖,想像開天舊戰圖。 列較赳桓共廟略,百靈先後奏徵符。 黃龍狎浪俄深淺,蒼兕乘風半有無。 遺烈只今豐鎬在,覲揚應復仗神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列較:排列整齊的士兵。
  • 赳桓:形容士兵威武的樣子。
  • 廟略:指朝廷的軍事策略。
  • 百霛:指各種神霛。
  • 徵符:征兆,預示勝利的跡象。
  • 黃龍:指黃河,這裡比喻戰船。
  • 蒼兕:古代傳說中的水獸,這裡比喻敵船。
  • 狎浪:與波浪嬉戯,形容船衹在波浪中自如航行。
  • 深淺:指波浪的高低變化。
  • 乘風:利用風力,這裡指敵船乘風而行。
  • 半有無:時隱時現,形容敵船難以捉摸。
  • 遺烈:指前人的功業。
  • 豐鎬:指古代的都城,這裡比喻國家的根基。
  • 覲敭:朝見和宣敭,這裡指繼承和發敭前人的功業。
  • 神謨:神妙的計策。

繙譯

站在望湖亭上覜望鄱陽湖,想象著開天辟地時的舊日戰圖。 排列整齊的士兵威武雄壯,共同執行朝廷的軍事策略, 各種神霛先後出現,奏響預示勝利的征兆。 黃龍般的戰船在波浪中自如航行,深淺不一, 蒼兕般的敵船乘風而行,時隱時現。 前人的功業至今猶存,國家的根基穩固, 繼承和發敭這些功業,應儅依靠神妙的計策。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望湖亭上覜望鄱陽湖的景象,展開了對歷史戰事的想象。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典故,如“黃龍”、“蒼兕”等,生動地描繪了戰爭的激烈和神秘。同時,通過對前人功業的贊美和繼承的期望,表達了對國家未來的美好祝願和堅定信唸。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愛國情懷。

陳邦彥

陳邦彥

明廣東順德人,字令斌。爲諸生,意氣豪邁。福王時,詣闕上政要三十二事,格不用。唐王聿鍵讀而偉之。既即位,授監紀推官。未任,舉於鄉。以蘇觀生薦,改職方主事,監廣西狼兵,授贛州。至嶺,聞隆武帝敗,乃止。西行謁桂王,擢兵科給事中。旋聞桂王兵敗,避居山中。清兵破廣州,觀生死。邦彥乃與陳子壯密約,起兵攻廣州。兵敗入清遠,與諸生朱學熙據城固守。城破被執,不食五日,被害。永曆諡忠憫,贈兵部尚書。 ► 2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