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石晚渡

· 陶安
殘霞遠樹水雲中,淮甸江鄉有路通。 沙影分開晴浪白,櫓聲搖落夕陽紅。 風前宿鷺投疏葦,岸上徵人望短篷。 幸有蛾眉解迎客,無勞更嘆暮途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淮甸:指淮河流域的平原地區。
  • 櫓聲:划船時櫓與水接觸的聲音。
  • 宿鷺:夜晚棲息的鷺鳥。
  • 疏葦:稀疏的蘆葦。
  • 短篷:指小船的篷。
  • 蛾眉:指女子,這裏可能指船上的女子。
  • 暮途窮:比喻人到晚年或事業無成。

翻譯

晚霞和遠處的樹木映照在水雲之間,淮河流域的平原上有一條路通向江鄉。 沙影在晴朗的波浪中分開,顯得格外潔白,櫓聲隨着夕陽的落下而響起,映紅了天空。 風中,夜晚棲息的鷺鳥飛向稀疏的蘆葦叢,岸上的旅人望着小船的篷,心生嚮往。 幸好有美麗的女子懂得迎接客人,讓旅人不再爲暮年的無成而嘆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傍晚時分在採石磯渡口的景象,通過殘霞、遠樹、水雲等自然元素,營造出一種寧靜而略帶憂鬱的氛圍。詩中「沙影分開晴浪白,櫓聲搖落夕陽紅」一句,巧妙地運用了對仗和色彩對比,生動地描繪了夕陽下的江景。後兩句則通過宿鷺和徵人的對比,表達了旅途的孤寂與對歸途的嚮往。最後一句以女子迎客的溫馨場景,爲全詩增添了一抹亮色,也暗示了詩人對生活的樂觀態度。

陶安

明太平府當塗人,字主敬。元順帝至正四年舉人。授明道書院山長,避亂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參幕府,任左司員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誥兼修國史,尋出任江西行省參知政事,卒官。有《陶學士集》。 ► 8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