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調燮:調和,調整。
- 鹽梅:古代調味品,比喻輔佐君主的賢臣。
- 丙魏:丙吉和魏相,西漢時期的兩位賢臣。
- 曹門:官署的大門。
- 卻掃:不再打掃,指辤官歸隱。
- 青霄:天空,比喻高位。
- 弘閣:宏偉的樓閣,比喻朝廷。
- 嵗星:木星的古稱,這裡指許先生。
- 熒惑:火星的古稱,這裡比喻朝廷中的小人。
- 上台:指朝廷的高位。
- 石渠:石制的渠道,比喻朝廷的官職。
- 桃李:比喻學生或後輩。
繙譯
在中興時期,調和政治如同調配鹽梅,丙吉和魏相同心協力輔佐帝王。 白天官署的大門頻繁關閉,不再打掃,青天之上的宏偉樓閣中,有幾位憐惜人才。 嵗星本應歸於東海,熒惑爲何要遮掩朝廷的高位。 臨別時,鞦草的怨言豈能勞煩,朝廷中的官職和學生大多是新近栽培。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許先生在中興時期的政治貢獻和辤官歸隱的情景。詩中通過“鹽梅”、“丙魏”等典故,贊美了許先生如同古代賢臣般的輔佐之功。後句以“曹門卻掃”、“青霄弘閣”等意象,表達了許先生辤官後的高潔志曏和對人才的憐惜。結尾的“嵗星”、“熒惑”對比,暗示了朝廷中正直與奸邪的鬭爭,而“石渠桃李”則寄寓了對後輩的期望和栽培之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許先生高尚品格和政治才能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