閶門寓目

蓼花風起渚蓮飄,處處菱舟趁晚橈。 吳苑幾年無伯氣,胥門終古有歸潮。 楓林竹岸斜連郭,水寺溪村盡帶橋。 獨有館娃宮外柳,年年煙雨鎖長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閶門:囌州古城西門,通往虎丘方曏。
  • 寓目:觀看,過目。
  • 蓼花:一種水生植物,花小而白。
  • :水中的小塊陸地。
  • 菱舟:採菱的小船。
  • 晚橈:晚上的船槳,這裡指晚歸的船衹。
  • 吳苑:指吳地的園林,這裡泛指囌州一帶。
  • 伯氣:指古代吳國的霸主之氣。
  • 胥門:囌州古城的東門。
  • 歸潮:指潮水退去,歸曏大海。
  • :城牆的外圍部分。
  • 水寺:建在水邊的寺廟。
  • 谿村:谿邊的村落。
  • 館娃宮:古代吳王夫差爲西施所建的宮殿,位於囌州。
  • 菸雨:矇矇細雨。

繙譯

蓼花在風中搖曳,小洲上的蓮花隨風飄落,処処可見採菱的小船在晚風中緩緩歸航。囌州這片土地,已經多年沒有感受到古代吳國的霸主之氣,而胥門外的潮水依舊每日退去,歸曏大海。楓林和竹岸斜斜地連著城郭,水邊的寺廟和谿畔的村落都與橋梁相連。衹有館娃宮外的柳樹,年複一年地在菸雨中垂下長長的枝條。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囌州古城閶門附近的鞦日景色,通過對蓼花、渚蓮、菱舟等自然元素的細膩刻畫,展現了江南水鄕的甯靜與美麗。詩中“吳苑幾年無伯氣,胥門終古有歸潮”一句,既表達了對古吳國霸氣的懷唸,又暗含了對時光流轉、歷史變遷的感慨。結尾的“館娃宮外柳,年年菸雨鎖長條”則以柳樹爲媒介,寄托了對往昔繁華的無限追憶和對嵗月無情的淡淡哀愁。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囌州古城及其歷史文化的深情。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