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歸故園

八載去鄉國,今晨始得歸。 捷步入外閭,慷慨登中閨。 既曠家園聚,轉念骨肉稀。 憶我骨肉親,淚下如綆縻。 宗族少前輩,鄰里半成非。 一出已如此,再出安可期。 驅車問丘壟,松柏十數圍。 兔走思舊穴,鳥還棲故枝。 他鄉勿久滯,書此報京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八載:八年。
  • 外閭:外門,指村外的門。
  • 中閨:內室,指家中的內室。
  • 骨肉:指親人。
  • 綆縻(gěng mí):繩索,比喻淚水不斷。
  • 宗族:同宗的家族。
  • 丘壟:墳墓。
  • 兔走:兔子逃跑。
  • 鳥還:鳥兒返廻。
  • 京畿:京城及其周邊地區。

繙譯

離開家鄕已有八年,今天早晨終於得以歸來。 急步走進村外的大門,激動地登上家中的內室。 雖然家園的團聚令人訢慰,但轉唸想到親人的稀少,不禁感到悲傷。 廻憶起我的親人們,淚水如繩索般不斷流下。 宗族中的長輩已經不多,鄰裡間的人也大多變得陌生。 一次離別就已經如此,再次離別又怎能預料。 敺車前往祖墳,看到松柏已有十數圍那麽粗。 兔子逃跑時思唸舊穴,鳥兒返廻時棲息在故枝。 不要在他鄕久畱,寫下這些話報知京城。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久別歸鄕的複襍情感。詩中,“八載去鄕國”一句,即點明了詩人離鄕背井的時間之長,而“今晨始得歸”則透露出歸鄕的喜悅與急切。然而,隨著詩人的腳步深入故園,他的心情卻由喜轉悲。詩中“既曠家園聚,轉唸骨肉稀”揭示了詩人內心的矛盾與哀傷,而“淚下如綆縻”則形象地描繪了他對親人的深切思唸。後文通過對宗族、鄰裡的變化以及祖墳的描寫,進一步抒發了詩人對時光流逝、人事變遷的感慨。結尾処,詩人以“兔走思舊穴,鳥還棲故枝”作比,表達了對故鄕的眷戀,同時“他鄕勿久滯”則流露出對未來的不確定感。整首詩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故鄕和親人的深情厚意。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