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登鳳凰臺獻歌奉進時歲丙午剪除羣兇殆盡喜而有作

· 陶安
已搗狐兔窟,重登鳳凰臺。鳳凰臺上聖人作,淨掃六合無纖埃。 白日出,青天開。煙霏無留痕,曠蕩盡九垓。但見紫金之山高崔巍,長江萬里奔駛朝宗來。 朝宗來,皇圖恢。握乾鎮坤,妙斡璇樞回。大哉造化仁,浡浡雨露滋。 枯槁總甦醒,烝黎樂雍熙。樂雍熙,鹹梯航。聖人升大寶,端冕蒞四方,神基永固天同長。 地同久,天同長,聖人萬壽延無疆,高臺覽德來鳳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六合:指天地四方,即整個世界。
  • 纖埃:微小的塵埃。
  • 煙霏:煙霧瀰漫的樣子。
  • 曠蕩:空曠遼闊。
  • 九垓:指九州之地,即整個中國。
  • 崔巍:形容山勢高大險峻。
  • 朝宗:指諸侯朝見天子,這裏比喻長江流向東海。
  • 皇圖:指帝王的版圖或宏偉的計劃。
  • 乾:指天。
  • 坤:指地。
  • 璇樞:指北斗星,比喻國家的政權。
  • 浡浡:形容水流洶涌。
  • 烝黎:指百姓。
  • 梯航:比喻引導人們走向正確的道路。
  • 大寶:指帝位。
  • 端冕:指正裝,這裏指皇帝的禮服。
  • 神基:指國家的根本。
  • 烝黎:百姓。

翻譯

已經搗毀了狐兔的巢穴,再次登上鳳凰臺。鳳凰臺上,聖人興起,徹底清掃了整個世界,沒有一絲塵埃。 白日升起,青天展開。煙霧消散無痕,空曠遼闊,覆蓋了整個中國。只見紫金山高聳險峻,長江萬里奔流,向着東海匯聚。 長江匯聚,帝國的版圖擴展。掌握天地,巧妙地轉動政權。偉大的造化之仁,洶涌的雨露滋養。 枯槁的萬物都復甦,百姓在和平繁榮中快樂。在和平繁榮中,人們都走向正確的道路。聖人登上至高無上的位置,穿着正裝統治四方,國家的根本永遠穩固,與天地同長。 地久天長,聖人的壽命無限延長,高臺之上,鳳凰來訪,象徵着德行。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明初的盛世景象,通過鳳凰臺的象徵意義,表達了作者對國家繁榮昌盛的喜悅和對聖明君主的讚美。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宏大的語言,如「紫金之山高崔巍」、「長江萬里奔駛朝宗來」,展現了壯麗的自然景觀和國家的強盛。同時,詩中也體現了對和平繁榮的嚮往和對國家長治久安的祝願,如「烝黎樂雍熙」、「神基永固天同長」。整首詩氣勢磅礴,情感熱烈,是對明朝初期國力強盛和政治清明的美好頌歌。

陶安

明太平府當塗人,字主敬。元順帝至正四年舉人。授明道書院山長,避亂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參幕府,任左司員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誥兼修國史,尋出任江西行省參知政事,卒官。有《陶學士集》。 ► 8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