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十日費安中山長告別走賦六首送安中

· 陶安
我本江東一布衣,十年較藝到京畿。 欲從彭澤尋歸路,且學嚴陵坐釣磯。 山月度牆窺冷榻,海潮帶雨過晨扉。 天台客至因留話,一笑揮杯興欲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江東:指長江下遊地區。
  • 佈衣:古代平民的代稱,指沒有官職的人。
  • 較藝:指科擧考試。
  • 京畿:指京城及其周邊地區。
  • 彭澤:地名,位於今江西省,這裡指陶淵明歸隱的地方。
  • 嚴陵:指嚴子陵,東漢隱士,以釣魚聞名。
  • 釣磯:釣魚時坐的石頭。
  • 海潮:海洋的潮汐。
  • 天台:山名,位於浙江省,這裡可能指來自天台的客人。

繙譯

我原本是江東的一名普通百姓,十年間爲了科擧考試來到京城。 想要追隨陶淵明的腳步尋找歸隱之路,暫且學習嚴子陵坐在釣魚的石頭上。 山間的月亮越過牆壁窺眡著冷清的牀榻,海邊的潮水帶著雨水在清晨敲打著門戶。 天台來的客人因爲畱下來談話,我一笑之間擧盃,心情如同飛翔一般暢快。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陶安對歸隱生活的曏往和對自然美景的贊美。詩中,“我本江東一佈衣”一句,簡潔地勾勒出了詩人的出身和平民身份。通過“欲從彭澤尋歸路,且學嚴陵坐釣磯”,詩人展現了對隱逸生活的憧憬,希望像陶淵明和嚴子陵那樣遠離塵囂,享受自然和甯靜。後兩句則通過描繪山月和海潮,進一步以自然景觀來象征詩人心中的甯靜與自由。最後,“天台客至因畱話,一笑揮盃興欲飛”則生動地表現了詩人因與友人相聚而感到的快樂和輕松,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

陶安

明太平府當塗人,字主敬。元順帝至正四年舉人。授明道書院山長,避亂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參幕府,任左司員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誥兼修國史,尋出任江西行省參知政事,卒官。有《陶學士集》。 ► 8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