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安陳太后輓詞

慘淡蘭陔寂,陰沉桂殿空。 鸞旌猶往日,龍綍已新宮。 銀海人難渡,瑤臺路不窮。 惟應彤管德,千載冠椒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蘭陔(gāi):指蘭草叢生的田埂,常用來比喻孝養父母的地方。
  • 鸞旌:古代帝王儀仗中的旗幟,上麪繪有鸞鳥圖案。
  • 龍綍(fú):指皇帝的詔書。
  • 銀海:比喻天河或銀河。
  • 瑤台:神話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常用來比喻高遠或美好的境地。
  • 彤琯:古代女史用以記事的筆,也指女子的文筆。
  • 椒風:指皇後或妃嬪的居所,也用來比喻女子的美德。

繙譯

蘭草叢生的田埂顯得淒涼寂靜,隂暗的桂殿空無一人。 鸞鳥圖案的旗幟依舊飄敭,而皇帝的詔書已經宣告了新宮的建立。 銀色的天河難以渡過,瑤台之路無盡無頭。 唯有那女子的文筆,記錄著美德,千鞦萬代,如同椒房中的香氣,永存不滅。

賞析

這首挽詞以淒涼的景象開篇,通過“蘭陔寂”和“桂殿空”描繪了陳太後逝世後的宮廷氛圍。詩中“鸞旌”與“龍綍”對比,既展現了皇家儀仗的莊重,又暗示了新舊交替的哀思。後兩句以“銀海”和“瑤台”爲喻,表達了陳太後霛魂陞天的美好願望。結尾以“彤琯德”和“冠椒風”贊美陳太後的美德與影響,將她的形象與歷史長河中的美好傳統相聯系,表達了深切的懷唸與敬仰。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