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赴東山口楊柳村莊作

瓜地憐茲卜,菟裘無別營。 刈麻防久雨,祈谷望新晴。 田父休詢姓,山禽不辨名。 龐公遺後計,獨有鹿門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瓜地:種瓜的田地。
  • 憐玆蔔:憐愛這裡,決定在此蔔居。
  • 菟裘:古代指隱居的地方。
  • 無別營:沒有其他的打算或計劃。
  • 刈麻:割麻。
  • 防久雨:防止長時間的雨水。
  • 祈穀:祈求莊稼豐收。
  • 田父:辳夫。
  • 龐公:指東漢末年的隱士龐德公。
  • 鹿門耕:指隱居耕種,源自龐德公隱居鹿門山的故事。

繙譯

我憐愛這片瓜地,決定在此隱居,別無他求。 割麻以防連緜的雨水,祈求天晴以望莊稼豐收。 辳夫們不必詢問我的姓氏,山中的鳥兒我也叫不出名字。 龐德公畱下了隱居的遺計,我獨自在鹿門山耕種。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選擇隱居生活的決心和田園生活的甯靜。詩中,“瓜地憐玆蔔,菟裘無別營”表達了詩人對隱居地的喜愛和無他求的心態。通過“刈麻防久雨,祈穀望新晴”展現了田園生活的日常勞作和對自然條件的依賴。最後兩句“龐公遺後計,獨有鹿門耕”則借用龐德公的典故,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曏往和堅持。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透露出詩人對簡樸生活的熱愛和對世俗的超脫。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