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君詠其一魏鄭公

· 高適
鄭公經綸日,隋氏風塵昏。 濟代取高位,逢時敢直言。 道光先帝業,義激舊君恩。 寂寞臥龍處,英靈千載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經綸(jīng lún):指治理國家大事。
  • 風塵:比喻戰亂、動盪的時局。
  • 濟代:指在某個時代中有所作爲。
  • 道光:指道德的光輝。
  • 先帝業:指前代帝王的功業。
  • 義激:因正義感而激動。
  • 舊君恩:指對過去君主的恩情。
  • 臥龍:比喻隱居的賢才。
  • 英靈:指英雄的靈魂。

翻譯

鄭公治理國家的時候,正是隋朝戰亂動盪的時期。 他在那個時代取得了高位,面對時局敢於直言不諱。 他的道德光輝照耀着先帝的功業,他的正義感激發了對舊君的恩情。 如今他像寂寞的臥龍一樣隱退,但他的英靈將永存千載。

賞析

這首作品讚頌了魏鄭公在動盪時期中的政治才能和高尚品德。詩中,「經綸日」與「風塵昏」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鄭公在亂世中的卓越。通過「濟代取高位」和「逢時敢直言」,詩人表達了對鄭公時代貢獻和勇氣的讚賞。後兩句則通過「道光」和「義激」強調了鄭公的道德光輝和對舊君的忠誠。最後,以「臥龍」和「英靈」作結,既表達了對鄭公隱退的惋惜,也預示了他精神的不朽。

高適

高適

高適,字達夫、仲武,漢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縣)人,後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渤海縣,世稱高常侍。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有《高常侍集》等傳世,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着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開封禹王臺五賢祠即專爲高適、李白、杜甫、何景明、李夢陽而立。後人又把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