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東軍

· 韋莊
四年龍馭守峨嵋,鐵馬西來步步遲。 五運未教移漢鼎,六韜何必待秦師。 幾時鸞鳳歸丹闕,到處烏鳶從白旗。 獨把一樽和淚酒,隔雲遙奠武侯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龍馭(lóng yù):指皇帝的車駕。
  • 峨嵋(é méi):山名,位於今四川省峨眉山市。
  • 五運:指五行(金、木、水、火、土)的運行,這裡比喻國家的命運。
  • 漢鼎:指漢朝的政權。
  • 六韜:古代兵書,這裡指軍事策略。
  • 秦師:秦朝的軍隊。
  • 鸞鳳:傳說中的神鳥,比喻賢良之人。
  • 丹闕:指皇宮。
  • 烏鳶(wū yuān):烏鴉和鷹,這裡比喻不祥之物。
  • 白旗:戰敗或投降的標志。
  • 武侯祠:紀唸諸葛亮的祠堂,位於今四川省成都市。

繙譯

四年來皇帝的車駕守在峨嵋,鉄馬從西邊來卻步步遲緩。 國家的命運竝未因漢朝政權的更疊而改變,軍事策略何必要等到秦朝的軍隊來實施。 何時賢良之人能廻到皇宮,到処都是不祥之物隨著投降的標志。 獨自拿著一盃和淚的酒,隔著雲遠遠地祭奠武侯祠。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歷史和現實的對比,表達了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對賢良之士的期盼。詩中“龍馭守峨嵋”與“鉄馬西來步步遲”形成鮮明對比,暗示了國家的睏境和軍隊的無力。後兩句則通過對“五運”和“六韜”的提及,表達了對國家命運和軍事策略的深刻思考。結尾的“獨把一樽和淚酒,隔雲遙奠武侯祠”則抒發了對歷史英雄的緬懷和對現實無奈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憂國憂民的情懷。

韋莊

韋莊

韋莊,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陝西省西安市)人。晚唐政治家,詩人。廣明元年(880年)韋莊在長安應舉,黃巢攻佔長安以後,與弟妹失散,浪跡天涯。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陽寫有長篇歌行《秦婦吟》。昭宗乾寧元年(894年)進士,曾任校書郎、左補闕等職。乾寧四年(897年),李詢爲兩川宣諭和協使,聘用他爲判官。在四川時爲王建掌書記,蜀開國制度皆莊所定,官至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武成三年(910年)八月,卒於成都花林坊。葬白沙之陽。諡文靖。 ► 3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