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州

· 韋莊
比儂初到漢州城,郭邑樓臺觸目驚。 鬆桂影中旌旆色,芰荷風裏管絃聲。 人心不似經離亂,時運還應卻太平。 十日醉眠金雁驛,臨岐無恨臉波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比儂:我,詩人自指。
  • 觸目驚:看到的一切都令人驚訝。
  • 旌旆(jīng pèi):古代的旗幟。
  • 芰荷(jì hé):荷花。
  • 管絃聲:音樂聲,指宴會上的樂聲。
  • 經離亂:經歷過戰亂。
  • 時運:時代的命運。
  • 卻太平:反而太平。
  • 金雁驛:驛站名,此處指詩人暫住的地方。
  • 臨岐:在岔路口,指離別之際。
  • 臉波橫:淚水橫流。

翻譯

我初次來到漢州城,城中的樓臺景象讓我驚歎不已。松樹和桂樹的影子中,旗幟飄揚,色彩斑斕;荷花風中,宴會上的管絃樂聲悠揚。人們的心似乎並未因經歷戰亂而變得冷漠,時代的命運反而顯得太平。我在金雁驛醉眠了十日,離別之際,淚水不由自主地橫流。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初到漢州城時的所見所感。詩中,「鬆桂影中旌旆色,芰荷風裏管絃聲」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文活動的細膩描繪,展現了城市的繁華與和諧。後兩句則通過對比戰亂與太平,表達了詩人對和平生活的珍惜和對未來的美好期許。結尾的「臨岐無恨臉波橫」則透露出詩人對離別的深情與不捨。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和平的嚮往。

韋莊

韋莊

韋莊,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陝西省西安市)人。晚唐政治家,詩人。廣明元年(880年)韋莊在長安應舉,黃巢攻佔長安以後,與弟妹失散,浪跡天涯。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陽寫有長篇歌行《秦婦吟》。昭宗乾寧元年(894年)進士,曾任校書郎、左補闕等職。乾寧四年(897年),李詢爲兩川宣諭和協使,聘用他爲判官。在四川時爲王建掌書記,蜀開國制度皆莊所定,官至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武成三年(910年)八月,卒於成都花林坊。葬白沙之陽。諡文靖。 ► 381篇诗文

韋莊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