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河南節度使賀蘭大夫見贈之作
高閣憑欄檻,中軍倚旆旌。
感時常激切,於己即忘情。
河華屯妖氣,伊瀍有戰聲。
愧無戡難策,多謝出師名。
秉鉞知恩重,臨戎覺命輕。
股肱瞻列嶽,脣齒賴長城。
隱隱摧鋒勢,光光弄印榮。
魯連真義士,陸遜豈書生。
直道寧殊智,先鞭忽抗行。
楚雲隨去馬,淮月尚連營。
撫劍堪投分,悲歌益不平。
從來重然諾,況值欲橫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憑欄檻:靠着欄杆,指登高遠望。
- 中軍:古代軍隊的中央部分,常指主將的駐地。
- 旆旌:旗幟,代指軍隊。
- 戡難:平定禍亂,解決困難。
- 股肱:大腿和臂膀,比喻輔佐的得力官員。
- 唇齒:比喻相互依存的關係,如鄰國之間的關係。
- 秉鉞:執掌兵權,比喻指揮軍事。
- 魯連:戰國時齊人,以智勇著稱,曾阻止秦軍攻趙。
- 陸遜:三國時吳國名將,以智謀取勝。
翻譯
站在高高的樓閣上倚着欄杆,身處中軍營地倚仗着軍旗。每當想到國家的時局動盪,心中充滿了激切的情感,但對自己個人而言,卻已經忘卻了個人的得失。黃河和洛水一帶聚集着邪惡的氣息,伊水和瀍水附近傳來戰事的喧囂。我深感慚愧,沒有能夠提出平定戰亂的策略,只能感謝您這樣的將領出徵平叛。
深知掌握兵權是重大的責任,但在戰場之上,感到生命顯得如此輕盈。作爲您的助手,如同仰望羣山一樣敬仰您,國家的安危依賴於像長城一樣的您。隱約可見您打擊敵人的銳利勢頭,榮耀的印信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您就像魯連那樣的俠義之士,陸遜那樣智勇雙全的將軍。
堅持正義的道路並不意味着缺乏智慧,反而在關鍵時刻展現出超前的行動。您的軍隊如同楚雲般追隨而去,連綿的營帳映照着淮河的月光。拔劍而歌,我們心意相通,面對不公,心中更加不平。向來重視承諾,更何況現在局勢動盪,更需堅定前行。
賞析
這首詩是高適迴應賀蘭大夫的一首贈答詩,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時局的關注和對賀蘭大夫英勇出征的敬佩。詩人通過描繪高閣憑欄、中軍帥旗的場景,傳達出對國家命運的深深憂慮。他自謙無良策,卻對賀蘭大夫的出師表示敬意。詩中引用魯連和陸遜的典故,讚美賀蘭大夫的智勇和俠義精神。最後,詩人表達了自己的忠誠和決心,以及對賀蘭大夫堅定抗敵的共鳴。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壯麗,體現了盛唐邊塞詩的豪邁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