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門懷古

榆塞清笳起暮煙,桑乾秋色過居延。 千金俊骨臺空紀,一匣魚腸刃未捐。 易水送軻愁擊築,碣宮留行竟談天。 當年任俠稱燕薊,揮手邊烽歘黯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薊門:古地名,今北京市西南。
  • 榆塞:指邊塞。
  • 桑乾:即桑乾河,流經河北和北京的一條河流。
  • 居延:古地名,在今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境內。
  • 千金俊骨臺:指古代用以紀念英雄的臺。
  • 魚腸刃:古代名劍,此處指珍貴的武器。
  • 易水:河流名,位於河北省,古代荊軻刺秦王時,燕太子丹在此送別。
  • 送軻:指燕太子丹送荊軻去刺秦王。
  • 擊築:古代一種打擊樂器,此處指荊軻臨行前,高漸離擊築送別。
  • 碣宮:指碣石宮,古代宮殿名。
  • 談天:指談論天下大事。
  • 任俠:指行俠仗義。
  • 燕薊:指古代燕國和薊國地區。
  • 揮手邊烽:指揮手告別邊疆的烽火。
  • :突然。

翻譯

邊塞的榆林中,清冷的笳聲在暮色中響起,桑乾河的秋色已經漫過了居延。 那千金打造的俊骨臺如今空留紀念,一匣珍貴的魚腸劍尚未被遺棄。 易水邊,送別荊軻的場景令人憂愁,高漸離擊築的樂聲彷彿還在耳邊。 碣石宮中,留行的壯士們談論着天下大事。 當年在這燕薊之地,行俠仗義之風盛行,揮手告別邊疆的烽火,突然間一切都顯得黯然失色。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邊塞的秋景和歷史遺蹟,表達了詩人對往昔英雄事蹟的懷念和對邊疆烽火的憂慮。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歷史典故,如「千金俊骨臺」、「魚腸刃」、「易水送軻」等,增強了詩歌的歷史厚重感。同時,通過對「擊築」、「談天」等場景的描繪,展現了古代俠士的風采和壯志。結尾的「揮手邊烽歘黯然」則透露出詩人對邊疆安危的深深憂慮,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遼闊,展現了詩人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刻思考。

區懷年

區懷年,字叔永。高明人。大相仲子。明熹宗天啓元年(一六二一)貢生,任太學考通判。明思宗崇禎九年(一六三六)入都候選,以內艱回籍,後授翰林院孔目。歸臥雲石,學赤松遊,日以賡和撰述爲事。著有《玄超堂藏稿》、《擊築吟》諸集。清光緒《高明縣誌》卷一三有傳。 ► 2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