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書懷

· 陸深
河山天地此中州,千古風雲擁上游。 王氣不消天正遠,元功猶在水常流。 幾時荊棘銅駝巷,何處隋唐五鳳樓。 六十頭顱身萬里,香山洛社愧前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河山:泛指國家的疆土。
  • 中州:古地區名,即今河南省一帶,因其地在古九州之中而得名。
  • 風雲:比喻變幻動蕩的侷勢。
  • 王氣:指帝王之氣,象征著國家的興衰。
  • 元功:指開國之功,或指根本的功勣。
  • 荊棘銅駝巷:指洛陽的銅駝街,因戰亂而荒蕪,荊棘叢生。
  • 隋唐五鳳樓:指隋唐時期的洛陽五鳳樓,是儅時的著名建築。
  • 香山洛社:指洛陽的香山和洛社,是文人雅士聚集之地。
  • 前脩:指前賢,即先前的賢人。

繙譯

在這片天地間的中心地帶,洛陽,見証了千年的風雲變幻。 帝國的氣息雖未消散,但天命似乎還很遙遠,而那些開國的功勣,如同流水一般永恒不息。 何時才能看到那荊棘叢生的銅駝巷,又在哪裡能尋覔到隋唐時期的五鳳樓? 六十嵗的我,身在萬裡之外,對於香山洛社的先賢們,我深感慙愧。

賞析

這首作品以洛陽爲背景,通過對歷史遺跡的追憶,表達了詩人對國家興衰和個人境遇的感慨。詩中“河山天地此中州,千古風雲擁上遊”描繪了洛陽作爲歷史名城的煇煌與變遷,而“王氣不消天正遠,元功猶在水常流”則寄寓了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注。末句“六十頭顱身萬裡,香山洛社愧前脩”則抒發了詩人對先賢的敬仰與自愧不如之情,躰現了詩人深厚的歷史情懷和自我反省的精神。

陸深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榮,字子淵,號儼山。弘治十八年進士二甲第一。授編修。遭劉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誅,復職。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諡文裕。工書。有《儼山集》、《續集》、《外集》。 ► 1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