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張副使春

嗟君提鐵騎,汗血灑窮邊。 力盡淩河戰,身歸大窖眠。 蘇卿心貫日,衛律罪通天。 藁葬陰山道,單于亦爾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jiē):嘆息。
  • :帶領。
  • 鐵騎:裝備精良的騎兵。
  • 汗血:指戰士們流下的汗水和鮮血。
  • 窮邊:邊疆的盡頭,指邊遠的地方。
  • 淩河:地名,可能指戰鬥發生的地點。
  • 大窖:指地窖,可能指戰後的藏身之所。
  • 蘇卿:指蘇武,漢代忠臣,曾被匈奴囚禁十九年,始終不屈。
  • 貫日:形容忠誠至極,如日光穿透雲層。
  • 衛律:漢代人,曾投降匈奴,成爲其大臣。
  • 罪通天:罪行極大,直達天際。
  • 藁葬:用草蓆裹屍埋葬,指簡陋的葬禮。
  • 陰山:山名,在今內蒙古境內。
  • 單于:匈奴的君主。

翻譯

嘆息你帶領精銳的騎兵,戰士們的汗水和鮮血灑在邊疆的盡頭。 在淩河的戰鬥中,力量耗盡,身軀歸於地窖之中安眠。 蘇武的忠誠之心如同日光穿透雲層,而衛律的罪行則大到直達天際。 你的遺體被簡陋地葬在陰山道旁,連匈奴的君主也爲你感到憐憫。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張副使在邊疆的英勇戰鬥和悲壯結局,表達了對他的深切哀悼和崇高敬意。詩中,「提鐵騎,汗血灑窮邊」展現了張副使帶領士兵在邊疆奮戰的壯烈場面,而「力盡淩河戰,身歸大窖眠」則突顯了他的犧牲精神。後兩句以蘇武和衛律作對比,強調了張副使的忠誠與敵人的罪惡。結尾的「藁葬陰山道,單于亦爾憐」則透露出對英雄末路的無奈和同情,同時也暗示了敵人的敬意,體現了戰爭中的人性光輝。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