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山秋夕作

秋林無靜樹,葉落鳥頻驚。 一夜疑風雨,不知山月生。 鬆門開積翠,潭水入空明。 漸覺天雞曉,披衣念遠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攝山:即今南京市棲霞山。
  • 鬆門:指松樹形成的門狀景觀。
  • 積翠:指山色蒼翠。
  • 潭水:深水池。
  • 空明:形容水清澈透明。
  • 天雞:神話傳說中的鳥,此處指天色漸亮。
  • 遠征:長途旅行。

翻譯

秋天的林中,沒有一棵樹是安靜的,樹葉落下時頻繁驚起鳥兒。 整夜都懷疑有風雨,卻不知道山中的月亮已經升起。 松樹形成的門打開,顯露出蒼翠的山色,深水池中的水清澈透明。 漸漸感覺到天色漸亮,我披上衣服,心中惦念着即將開始的長途旅行。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秋夜山中的景象,通過「秋林無靜樹,葉落鳥頻驚」傳達出秋夜的靜謐與生機。詩中「一夜疑風雨,不知山月生」巧妙地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變化的敏感與無知。後兩句「鬆門開積翠,潭水入空明」則以景色的描繪,展現了山中的幽靜與美麗。結尾「漸覺天雞曉,披衣念遠征」抒發了詩人對即將開始旅程的期待與不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