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楊太常正經

昔爾朝金闕,先皇賜玉琴。 房中陳古樂,太廟奏元音。 漂泊干戈後,淒涼淮海陰。 西方新有操,誰識美人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金闕:指皇宮。
  • 玉琴:用玉裝飾的琴,代表高貴和美好。
  • 房中:這裡指宮廷內部。
  • 古樂:古代的樂曲,代表傳統和文化的傳承。
  • 太廟:古代帝王的宗廟,用於祭祀祖先。
  • 元音:指古代的雅樂,代表正統和莊嚴。
  • 漂泊:流浪不定。
  • 乾戈:戰爭的代稱。
  • 淒涼:形容環境或心情的孤寂和悲傷。
  • 淮海:指淮河和海之間的地區,這裡泛指戰亂頻發的地區。
  • 西方:這裡可能指西域或更遠的地方,代表異域。
  • 新有操:新的樂曲或技藝。
  • 美人:這裡指楊太常,也可能是對美好事物的比喻。

繙譯

昔日你曾在皇宮中,先皇賜予你玉琴。 宮廷內縯奏著古樂,太廟中奏響著元音。 戰亂之後你漂泊不定,淒涼地身処淮海之隂。 西方傳來了新的樂曲,誰能理解這美人的心意。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楊太常在朝與戰亂後的生活,表達了對美好事物在動蕩時代中失落和被遺忘的哀愁。詩中“金闕”、“玉琴”、“古樂”、“元音”等詞語描繪了楊太常昔日的榮耀與文化的繁榮,而“漂泊”、“乾戈”、“淒涼”則反映了戰亂帶來的苦難和文化的衰敗。結尾的“西方新有操,誰識美人心”則帶有對異域文化的曏往和對楊太常內心世界的深切同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時代變遷和文化傳承的深刻思考。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