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成與與新復至

· 邵寶
今辰復何辰,二妙來不獨。 短刺方在門,清風已深竹。 袖中有珠璣,投我忽盈匊。 伯仲皆文星,胡不照天祿。 城居自山林,足音喜空谷。 相送冉涇涯,雲洲起雙鶩。 回首見游魚,寒潭淨如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cì):古代的名片。
  • 珠璣(zhū jī):比喻美好的詩文或詞句。
  • 盈匊(yíng jū):滿手,形容多。
  • 伯仲(bó zhòng):兄弟,比喻水平相當的人。
  • 足音(zú yīn):腳步聲,比喻難得的來訪。
  • 冉涇(rǎn jīng):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wù):野鴨。
  • (lù):過濾,這裏形容水清澈。

翻譯

今天的日子又是怎樣的美好,兩位才子不單獨來訪。 小小的名片剛放在門前,清新的風已經穿透深竹。 他們袖中藏有珍貴的詩文,贈予我,多得幾乎滿手。 他們兄弟倆如同文星,爲何不照耀天祿(指官職)。 雖然住在城中,卻自有一種山林的氣息, 難得的腳步聲在空谷中響起,令人歡喜。 送他們到冉涇的岸邊,雲洲上飛起一對野鴨。 回頭望去,只見游魚在清澈如過濾的寒潭中。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兩位文士的到訪及其帶來的文化交流的喜悅。詩中,「短刺方在門,清風已深竹」形象地表達了來訪者的突然與詩意,而「袖中有珠璣,投我忽盈匊」則生動地描繪了他們帶來的詩文之多和珍貴。後文通過「城居自山林」和「寒潭淨如漉」等意象,展現了詩人對自然與文化的嚮往,以及對友人才華的讚賞。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文化交流和自然美的深刻感受。

邵寶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國賢,號二泉。成化二十年進士,授許州知州,躬課農桑,仿朱熹社倉,立積散法。遷江西提學副使,修白鹿書院學舍以處學者,教人以致知力行爲本,革數十年不葬親之俗,奏請停開銀礦。寧王朱宸濠索詩文,峻卻之。正德四年遷右副御史,總督漕運,忤劉瑾,勒致仕。瑾誅,升戶部右侍郎,拜南禮部尚書,懇辭。詩文以李東陽爲宗。諡文莊,學者稱二泉先生。有《漕政舉要》、《慧山記》、《容春堂集》等。 ► 16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