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歸淮南

· 宗臣
燕市六月芳草班,落日忽驚遊子顏。 騎發邯鄲逢趙璧,雨來桐柏近淮山。 黃河日夜去仍急,滄海東南浩不還。 秋到正逢叢柱色,王門諸客共誰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燕市:指燕京,即今北京。
  • :這裏指分佈、散佈。
  • 遊子顏:遊子的面容,指離鄉背井的人。
  • 邯鄲:地名,今河北省邯鄲市。
  • 趙璧:指趙國的寶玉,這裏比喻珍貴的人或物。
  • 桐柏:山名,位於今河南省桐柏縣。
  • 淮山:指淮河流域的山脈。
  • 滄海:大海。
  • 浩不還:浩大而不可回返。
  • 叢柱色:指秋天樹葉變黃的顏色。
  • 王門:指權貴之家。
  • :攀附,指交往。

翻譯

六月的燕京,芳草散佈,落日時分忽然驚見遊子的面容。 從邯鄲出發,恰逢珍貴的趙璧,雨來時已接近淮河流域的桐柏山。 黃河日夜奔流,依舊湍急,東南的大海浩渺無邊,一去不復返。 秋天到來,正是樹葉變黃的時節,權貴之家的賓客們,還有誰願意與我攀談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遊子在六月的燕京,目睹落日與芳草,心生感慨。詩中通過「邯鄲」、「趙璧」、「桐柏」、「淮山」等地理名詞,勾勒出遊子的旅途路線,同時以「黃河」與「滄海」象徵時間的流逝與人生的無常。結尾的「秋到正逢叢柱色,王門諸客共誰攀」則表達了遊子對故鄉的思念以及在異鄉的孤獨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遊子對故鄉的眷戀和對人生旅途的感慨。

宗臣

宗臣

明揚州府興化人,字子相,號方城。嘉靖二十九年進士。由刑部主事調吏部。以病歸,築室百花洲上,讀書其中。後歷吏部稽勳員外郎。楊繼盛死,臣賻以金,爲嚴嵩所惡,出爲福建參議。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學副使,卒官。工文章,爲“嘉靖七子”(後七子)之一。有《宗子相集》。 ► 7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