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陳氏兄弟還清苑

送君桑梓路,蹀躞塞門霜。 拒馬河橋滑,飛狐磴道長。 蘭膏調夕膳,玉樹發春堂。 不共彈棋戲,相思殊未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桑梓: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種桑樹和梓樹,後用作故鄉的代稱。
  • 蹀躞(dié xiè):小步行走的樣子。
  • 塞門:邊塞的城門。
  • 拒馬河:河流名,位於河北省。
  • 磴道:山路上的石級。
  • 蘭膏:用蘭花製成的香油,古代用於調製食物。
  • 夕膳:晚餐。
  • 玉樹:比喻美好的子弟或人才。
  • 春堂:春天的廳堂,指美好的環境。
  • 彈棋:古代的一種棋類遊戲。
  • 相思:思念之情。
  • 殊未央:特別未盡。

翻譯

送你離開故鄉的路,小步走在邊塞城門的霜地上。 拒馬河上的橋滑,飛狐嶺的山路漫長。 用蘭花香油調製晚餐,美好的子弟在春天的廳堂中成長。 不能與你一起玩彈棋遊戲,思念之情特別未盡。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送別場景,通過「桑梓路」、「塞門霜」等意象,傳達了離別的淒涼與不捨。詩中「拒馬河橋滑,飛狐磴道長」以地理環境的艱險,象徵旅途的艱難與漫長,增強了離別的沉重感。後兩句則通過「蘭膏調夕膳,玉樹發春堂」展現了溫馨的家庭生活,與前文的離別形成對比,更顯相思之深。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思念。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