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刑

全晉咽喉地,城橫萬疊山。 西屏句注塞,東控紫荊關。 砧杵三秋急,旌旗一代閒。 天心元朔漠,臨眺且開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句注塞:古代邊塞名,位於今山西省代縣西北。
  • 紫荊關:古代關隘名,位於今河北省易縣西北,是古代北方的重要關隘。
  • 砧杵:古代搗衣的工具,砧是搗衣石,杵是搗衣的棒。這裏指秋天的搗衣聲,象徵着季節的更替。
  • 三秋:指秋季的三個月,也泛指秋天。
  • 旌旗:古代用羽毛裝飾的旗子,這裏指軍旗。
  • 元朔漠:指北方的廣闊沙漠。

翻譯

這城池位於全晉的咽喉之地,橫亙在萬重山巒之間。 西面緊鄰句注塞,東面控制着紫荊關。 秋天的搗衣聲急促,軍旗卻顯得一代悠閒。 天意原本就眷顧着北方的沙漠,遠眺時且讓我們展顏歡笑。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邊塞景象,通過地理特徵的描寫,展現了城池的重要戰略位置。詩中「砧杵三秋急」與「旌旗一代閒」形成鮮明對比,既表達了邊塞的緊張氣氛,又透露出一種超然和寧靜。結尾的「天心元朔漠,臨眺且開顏」則傳達了一種豁達和樂觀的情緒,體現了詩人對邊塞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積極態度。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