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御史野塘圖歌
野塘之水兮其色油油,以畜以泄兮灌我良疇。弋有鳧雁兮盟有鷗,我出而仕兮可則進,脫如不可兮還我鋤耰。
水之上兮山之下,稷黍棗慄兮野塘之塢。秋收其實兮於粲滿筥,車既膏兮馬不前,退而家食兮孰予敢侮。
我思野塘兮繄古之沂,有懷其人兮瑟聲希。可由求赤兮賢寧不希,登之廊肆兮佩玉黼黻,否則豈無春服兮詠雩風而與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弋(yì):用帶繩子的箭射鳥。
- 鳧雁:野鴨和大雁。
- 盟:結盟,這裏指與鷗鳥爲友。
- 鋤耰(yōu):鋤頭和耰,古代農具,這裏指歸隱務農。
- 稷黍:泛指穀物。
- 於粲:形容果實累累的樣子。
- 筥(jǔ):古代盛飯的圓形竹器。
- 車既膏:車已上油,指準備出行。
- 家食:在家中吃飯,指隱居生活。
- 繄(yī):是,此。
- 沂:水名,這裏指野塘。
- 瑟聲希:瑟的聲音稀疏,形容寧靜。
- 可由求赤:可能指追求顯赫。
- 廊肆:指朝廷或官府。
- 佩玉黼黻(fǔ fú):佩戴玉飾和禮服,指做官。
- 雩風:古代求雨的祭祀,這裏可能指春天的祭祀活動。
翻譯
野塘的水啊,色澤油潤,它蓄水排水,灌溉着我的良田。我用箭射下野鴨和大雁,與鷗鳥結爲盟友。我若出仕可行,就前進;若不可行,就歸還我的鋤頭和耰,歸隱務農。
水之上,山之下,種植着穀物和棗慄,在野塘的塢邊。秋天收穫果實,累累滿筐。車子已上油,馬卻不願前行,我選擇退隱在家中吃飯,誰敢欺侮我?
我思念野塘,那是古老的沂水,我懷念那個人,他的瑟聲稀疏。可以追求顯赫,但賢者難道不渴望嗎?登上朝廷,佩戴玉飾和禮服,否則,難道沒有春天的服裝,詠唱雩風,與我一同歸去嗎?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野塘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嚮往和對仕途的矛盾心理。詩中,「野塘之水」象徵着寧靜與富饒,而「弋有鳧雁兮盟有鷗」則展現了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想。作者在仕與隱之間徘徊,最終傾向於歸隱,享受「家食」的寧靜生活。詩的結尾,通過對「沂」和「瑟聲希」的懷念,以及對「廊肆」和「春服」的對比,深化了對隱逸生活的讚美和對世俗的淡漠。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自然與簡樸生活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