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許瑞石送邵容齋見寄

· 方回
款段餘生謝伏波,詠歸心事竟云何。 藕花又趁榴花發,詩債仍兼酒債多。 擊壤先生黃色論,賣薪老子翠微歌。 吾儕胸次元相似,誰道金章勝釣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款段:緩慢的節奏。
  • 謝伏波:指謝安,東晉時期的政治家、文學家,曾隱居伏波山。
  • 詠歸:指歸隱的詩作。
  • 藕花:荷花。
  • 榴花:石榴花。
  • 詩債:指應酬詩作,如同債務一般。
  • 酒債:指應酬飲酒,也如同債務一般。
  • 擊壤:古代的一種遊戲,這裏可能指田園生活。
  • 黃色論:指道家的哲學思想。
  • 賣薪老子:指老子,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傳說他曾賣薪爲生。
  • 翠微歌:指隱居山林時的歌謠。
  • 吾儕:我們這些人。
  • 胸次:內心。
  • 金章:指高官的印章,象徵權位。
  • 釣蓑:釣魚時穿的蓑衣,象徵隱居生活。

翻譯

我這緩慢的餘生,已經超越了謝安的隱居, 吟詠歸隱的心事,究竟意味着什麼? 荷花與石榴花再次盛開, 詩作的債務與酒宴的債務同樣繁多。 田園中的先生談論着道家的哲學, 山林中的老子唱着隱逸的歌謠。 我們這些人的內心本就相似, 誰又能說權位勝過隱居的蓑衣呢?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權位的不屑。詩中通過對比「款段餘生」與「謝伏波」的隱居,以及「藕花」與「榴花」的盛開,展現了詩人對自然與寧靜生活的熱愛。同時,「詩債」與「酒債」的提及,反映了詩人對世俗應酬的厭倦。最後,通過對「金章」與「釣蓑」的對比,詩人明確表達了自己寧願選擇簡樸的隱居生活,也不願追求權位的態度。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高潔的情操和對理想生活的追求。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