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五日同諸友自城南遊水西書事
步出城南門,衣袂飄和風。
風中有花香,不問紫與紅。
萬山似無罅,一水能自通。
插雲石色古,噴雪灘聲雄。
夙聞長庚伯,來訪宣平翁。
想見巉巖間,悠然支孤筇。
吾儕復此遊,嘯歌渡船中。
未渡東望西,既渡西眺東。
東西互眺望,所至隨不同。
乃知佳山水,變態焉可窮。
犖确陟層巘,茂密穿深叢。
倉卒未暇往,虛皇紫陽宮。
僧窗亦可人,脩竹攢青空。
足用展極目,遙天送歸鴻。
更有真趣泉,一泓磨精銅。
隸扁故自佳,韻語亦大工。
至寶識者少,煙雨埋昏雺。
英氣決不泯,定復月貫虹。
萬世永無極,百年俱有終。
爲問羊叔子,何如王無功。
晚生未聞道,邂逅華顛童。
酒酣詩不成,歸途竟匆匆。
但苦嘲詼劇,談鋒森戰攻。
達人當兩忘,一付亡是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袂 (mèi):衣袖。
- 罅 (xià):縫隙。
- 插雲:形容山峯高聳入雲。
- 噴雪:形容水流湍急,濺起如雪的水花。
- 夙聞:早有耳聞。
- 巉巖 (chán yán):險峻的山岩。
- 孤筇 (qióng):獨木杖。
- 吾儕 (chái):我們這些人。
- 犖确 (luò què):形容山路崎嶇不平。
- 層巘 (céng yǎn):重疊的山峯。
- 脩竹 (xiū zhú):修長的竹子。
- 攢 (cuán):聚集。
- 隸扁:指書法中的隸書體。
- 昏雺 (méng):昏暗不清的樣子。
- 月貫虹:形容英氣如月光穿透彩虹,意指英氣不滅。
- 羊叔子:指羊祜,西晉名將。
- 王無功:指王維,唐代詩人。
- 華顛童:指年老而心智未成熟的人。
- 嘲詼劇:戲謔、開玩笑。
- 談鋒森戰攻:形容言辭犀利,如戰場上攻勢猛烈。
- 亡是公:指不存在的人,意指虛構的人物。
翻譯
我步出了城南的門,衣袖在和風中飄揚。風中帶着花香,不管它是紫色的還是紅色的。萬山似乎沒有縫隙,一條水流能自由地流淌。山峯高聳入雲,石色古老,水流湍急,濺起如雪的水花,聲勢雄壯。早有耳聞長庚伯,來拜訪宣平翁。想象在那險峻的山岩間,悠然地拄着獨木杖。我們這些人又來此遊玩,在船中吟詠歌唱。未渡河時向東望,渡河後向西眺望。東西兩方互相眺望,所見隨位置不同而變化。這才明白美好的山水,其變化無窮無盡。山路崎嶇不平,穿過茂密的深林。匆忙中未能前往,虛皇紫陽宮。僧房的窗戶也很宜人,修長的竹子聚集在青空之下。足以盡情放眼遠望,遙望天邊送歸的鴻雁。還有真正的趣泉,一泓如磨光的銅鏡。書法自然優美,韻語也極爲工整。至寶知者少,煙雨中昏暗不清。英氣決不會泯滅,定會如月光穿透彩虹。萬世永無極,百年俱有終。請問羊叔子,何如王無功。晚生未聞道,邂逅年老而心智未成熟的人。酒酣詩未成,歸途中匆匆忙忙。只苦於戲謔玩笑,言辭犀利如戰場攻勢。達觀者應當兩者皆忘,一切都付與虛構的人物。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與友人遊歷山水間的所見所感,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自然景色的壯美與變幻無窮。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比喻,如「插雲石色古」、「噴雪灘聲雄」等,形象地勾勒出了山水的雄偉與秀麗。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自然美景的無限嚮往與對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體現了作者豁達的人生態度和對自然與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