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興十二首

· 方回
風高紫蘭摧,雪近黃菊槁。 物理有代謝,焉得長美好。 古聖毓庶物,必欲使壽老。 不幸兇短折,豈若保終考。 莊生強齊物,妄謂彭聃夭。 龜鶴動千齡,難與蜉蝣道。 什襲夜光璧,誰忍碎茲寶。 我評菊與蘭,終勝百凡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襍興:隨感而發的詩。
  • 物理:事物的道理。
  • 代謝:交替變化。
  • :養育。
  • 兇短折:不幸早逝。
  • 終考:終老。
  • 莊生:指莊子,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
  • 齊物:莊子的一篇,主張萬物平等。
  • 彭聃:彭祖和老子,傳說中的長壽者。
  • :早逝。
  • 龜鶴:象征長壽的動物。
  • 千齡:千年。
  • 蜉蝣:一種生命短暫的崑蟲。
  • 什襲:重重包裹。
  • 夜光璧:珍貴的玉石。
  • :評價。
  • 百凡草:普通的草。

繙譯

風勢強勁,紫蘭凋零;雪即將來臨,黃菊枯萎。事物的道理是交替變化,怎能永遠美好。古代的聖人養育萬物,必定希望它們長壽。不幸的是,有些生命短暫,不如保持終老。莊子雖然主張萬物平等,卻錯誤地認爲彭祖和老子的長壽是早逝。龜和鶴能活千年,難以與生命短暫的蜉蝣相比。珍貴的夜光璧被重重包裹,誰忍心將其打碎。我認爲菊花和蘭花,終究勝過普通的草。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自然景象的描繪,引出了對生命和價值的深刻思考。詩人借紫蘭和黃菊的凋零,表達了萬物皆有生老病死的自然槼律,進而反思人生的價值和意義。詩中對莊子的“齊物論”提出質疑,認爲即使是傳說中的長壽者,也難逃生命的終結。最後,詩人以菊花和蘭花爲例,強調了某些事物雖終將凋零,但其內在的價值和美是普通草木所不能比擬的。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生命哲理的獨到見解。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