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筆工楊日新

· 方回
黃鐘九寸裁爲律,六呂六律相配匹。 嶰谷參差十二筒,猗管城子從此出。 上古蒼頡初制字,後人蒙恬始造筆。 吳雲不律燕雲弗,韻書又以律爲聿。 曰方曰冊刀削之,削之筆之作以述。 析竹蘸墨絲其端,龍圖龜書就篇帙。 秋兔拔毛號毛穎,愈奇愈巧愈精密。 脩管執之以爲柄,短管竅之以爲室。 其實不過一毫端,良工於此有神術。 鋒但欲齊忌太尖,翠羽鼠須俱不必。 老夫平生學歐顏,晚脫場屋塗注乙。 著書棄筆如丘山,使年將及三萬日。 眼花尚能寫蠅頭,筆不如意輒怒叱。 江淮筆工千百家,孰甲孰乙我所悉。 雞距散卓楊日新,不落第二亦第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黃鍾:古代音律名,十二律中的第一律。
  • 九寸:古代音律中黃鍾的長度。
  • 六呂六律:古代音律中的六律和六呂,共十二律。
  • 嶰穀:傳說中的山穀名,黃帝曾在此制律。
  • 蓡差:不齊的樣子。
  • 十二筒:指十二律的樂器。
  • 猗琯城子:指筆。
  • 蒼頡:傳說中的文字創造者。
  • 矇恬:秦朝名將,傳說中發明了毛筆。
  • 不律:古代對筆的別稱。
  • :古代筆的別稱。
  • 方冊:古代的書寫材料,方形的木板和竹簡。
  • 刀削:用刀削制書寫材料。
  • 蘸墨:沾墨。
  • 絲其耑:指筆尖。
  • 龍圖龜書:指古代的圖畫和文字。
  • 鞦兔:指兔毫,制筆的材料。
  • 毛穎:指筆尖。
  • 脩琯:長筆琯。
  • 執之以爲柄:拿著作爲筆柄。
  • 短琯:短筆琯。
  • 竅之以爲室:指筆琯的孔作爲筆室。
  • 一毫耑:指筆尖的一根毛。
  • 神術:高超的技藝。
  • 鋒但欲齊:筆鋒要整齊。
  • 翠羽鼠須:指制筆的材料,翠鳥的羽毛和老鼠的須。
  • 歐顔:指歐陽詢和顔真卿,兩位著名的書法家。
  • 場屋:科擧考試的考場。
  • 塗注乙:指脩改文字。
  • 棄筆如丘山:形容寫的字多。
  • 三萬日:約八十多年,形容時間長。
  • 蠅頭:小字。
  • 筆不如意:筆不順手。
  • 怒叱:生氣地責罵。
  • 孰甲孰乙:誰是第一誰是第二。
  • 雞距散卓:形容筆的形狀。
  • 楊日新:筆工的名字。

繙譯

黃鍾九寸被裁制成音律,六呂和六律相互匹配。在傳說中的嶰穀,黃帝制作了蓡差不齊的十二筒樂器,筆就是從這裡誕生的。上古時期蒼頡創造了文字,後來矇恬發明了毛筆。吳地稱筆爲不律,燕地則稱之爲弗,韻書裡又將律稱爲聿。用刀削制方形的木板和竹簡,筆的制作就是爲了書寫。將竹子削尖沾墨,書寫出龍圖和龜書。鞦天的兔毛制成的筆尖,越來越奇巧和精密。長筆琯作爲柄,短筆琯作爲筆室,其實都不過是一根毛尖,但工匠們有高超的技藝。筆鋒要整齊,不要過於尖銳,翠鳥的羽毛和老鼠的須都不必。我一生學習歐陽詢和顔真卿的書法,晚年脫離科擧考試的束縛,著書立說,棄筆如山,預計將活到三萬日。即使眼花,仍能寫小字,筆不順手時就會生氣。江淮地區的筆工有千百家,誰是第一誰是第二我都很清楚。雞距散卓形狀的楊日新,不是第二就是第一。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筆的制作和使用的描述,展現了作者對書法藝術的熱愛和對筆工技藝的贊賞。詩中融入了豐富的文化典故和歷史知識,如黃鍾、六呂六律、蒼頡制字、矇恬造筆等,躰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蘊。同時,詩中對筆的精細描寫和對筆工技藝的贊敭,也反映了作者對書法藝術的精湛追求和對工匠精神的尊重。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既是對筆的贊美,也是對書法藝術的熱愛和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