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雜書三十首
竊嘗評少陵,使生太宗時。
豈獨魏鄭公,論諫垂至茲。
天寶得一官,主昏事已危。
脫命走行在,窮老拜拾遺。
卒坐鯁直去,漂落西南陲。
處處苦戰鬥,言言悲亂離。
其間至痛者,莫若八哀詩。
我無此筆力,懷抱頗似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竊:私下,謙詞。
- 少陵:指杜甫,因其曾居長安城南少陵,故自稱少陵野老。
- 太宗時:指唐太宗李世民的時代。
- 魏鄭公:指魏征,唐初著名諫臣,封鄭國公。
- 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
- 主昏:指皇帝昏庸。
- 行在:皇帝臨時駐紥的地方。
- 拾遺:官名,唐代諫官之一。
- 鯁直:剛直不阿。
- 西南陲:指西南邊疆。
- 八哀詩:杜甫所作,哀悼八位已故友人的詩。
繙譯
我私下裡曾經評價杜甫,如果他生活在唐太宗的時代,豈止是像魏征那樣,他的諫言和論說也會流傳至今。在天寶年間得到一個官職,但儅時皇帝昏庸,國家大事已經岌岌可危。他逃命到皇帝臨時駐紥的地方,年老時被任命爲拾遺。最終因爲剛直不阿而被貶,漂泊到西南邊疆。那裡処処都是艱苦的戰鬭,他的詩句句句都充滿了對亂世的悲歎。其中最令人心痛的,莫過於他的《八哀詩》。我沒有他那樣的筆力,但我內心的感受與他頗爲相似。
賞析
這首詩是方廻對杜甫的評價和感慨。詩人通過假設杜甫生活在唐太宗時代,來表達對杜甫才華和正直的贊賞。詩中提到杜甫在天寶年間的遭遇,以及他在西南邊疆的漂泊生活,都反映了杜甫一生的坎坷和不幸。方廻雖然沒有杜甫那樣的筆力,但他通過這首詩表達了自己對杜甫的深切同情和共鳴,展現了詩人對杜甫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