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正公楷書昌黎伯夷頌平江李使君信之久藏真本以歸文正遠孫族長士貴祠以少牢復其家
班固人表吾嘗疑,第一武王二伯夷。
我謂伯夷可第一,武未盡善宜二之。
退之第一唐文人,希文第一宋輔臣。
韓爲夷頌範爲寫,三絕誰爲什襲珍。
星奎運踰三百年,皇祐慶曆諸鉅賢。
逮至渡江乾淳後,珠題玉跋盈長篇。
範氏袞袞饒公侯,幽州栝州至蘇州。
行軍元昊驚破膽,義莊睦族春復秋。
子子孫孫居吳中,指李後人今黃龔。
錦囊偶貯此三絕,燕香夜寒吐長虹。
袞衣繡衣觀且誇,故國喬木興諮嗟。
大尹不吝歸趙璧,祠以少牢復其家。
提學翰林索我詩,肯捐此寶真復奇。
授者良難受者易,即此可刊遺愛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班固人表:班固所著的《漢書》中的人物列表。
- 武王:周武王,周朝的開國君主。
- 伯夷:古代著名的賢人,與弟弟叔齊因忠於商朝而拒絕吃周朝的糧食,最終餓死。
- 退之:韓愈的字,唐代著名文學家。
- 希文:范仲淹的字,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
- 三絕:指韓愈的《伯夷頌》、范仲淹的書法以及這首詩本身。
- 星奎運踰:星象運行超過。
- 皇祐慶曆:宋仁宗的兩個年號,分別指1049-1054年和1041-1048年。
- 乾淳後:指南宋乾道和淳熙年間,即1165-1189年。
- 珠題玉跋:珍貴的題跋。
- 幽州栝州:古代地名,分別位於今河北省和山東省。
- 行軍元昊:指西夏的開國皇帝李元昊。
- 義莊睦族:指范仲淹設立的義莊,用以救濟族人。
- 指李後人今黃龔:指李信之後的後人,如黃龔等。
- 燕香夜寒吐長虹:形容夜晚的香氣和壯麗的景象。
- 袞衣繡衣:古代貴族的服飾。
- 故國喬木:指故鄉的高大樹木,比喻故鄉的景物。
- 大尹不吝歸趙璧:指李信不吝惜將珍貴的書法歸還給范仲淹的後人。
- 提學翰林:指負責教育及選拔官員的翰林學士。
- 遺愛碑:紀念某人恩德的碑。
翻譯
班固的《漢書》中的人物列表,我曾懷疑,第一是武王,第二是伯夷。我認爲伯夷應是第一,武王雖好但未盡善,應排在第二。韓愈是唐代第一文人,范仲淹是宋代第一輔臣。韓愈寫了《伯夷頌》,范仲淹書寫了這篇頌,三者結合,誰能爲這珍寶珍藏?星象運行超過三百年,從皇祐到慶曆,再到乾淳,許多傑出人物涌現。到了南宋,珍貴的題跋和文章滿篇。範氏家族中有很多公侯,從幽州到栝州再到蘇州。范仲淹的行軍令元昊驚恐,他設立的義莊和睦族人,春去秋來。子子孫孫居住在吳中,李信的後人如黃龔。錦囊中偶爾珍藏這三絕,夜晚的香氣和壯麗的景象。穿着華麗的衣服觀看並誇讚,故鄉的高大樹木讓人感慨。李信不吝惜將珍貴的書法歸還給范仲淹的後人,並在祠堂中用少牢祭祀,恢復其家族的名譽。提學翰林向我索詩,願意捐出這寶物真是奇事。給予者難以接受,接受者容易,這足以刻在紀念某人恩德的碑上。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和對珍貴文物的描述,展現了作者對歷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詩中,作者對伯夷和武王的評價,以及對韓愈和范仲淹的讚揚,反映了他對道德和文學價值的重視。同時,通過對範氏家族和珍貴書法的描述,詩也表達了對文化遺產的珍視和對家族榮譽的尊重。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體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對歷史的獨到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