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徐仲彬達觀亭

· 方回
乾涵坤毓萬匯夥,獨得爲人賴鈞播。 八尺身爲天地贅,一寸心將天地裹。 道眼自應非肉眼,以心觀物無不可。 靈臺光潔日月懸,肯使一絲掛塵堁。 老壽龜鶴夭蠛蠓,博大鵬鯤小蜾蠃。 王侯雲霄縱翱翔,奴隸泥塗淹坎軻。 雷霆起蟄春生兒,霜露斂華秋結果。 防風九畝霸十圍,痿痹支離蹣跚跛。 二五之精形相禪,彼胡魁梧此麼麼。 天所賦予各有命,女子豈羨弧矢左。 螻蟻君臣雁弟兄,道理大處無細瑣。 洪纖各遂逍遙遊,續鳧之頸爾其叵。 徐侯讀書得玉匙,聖人門戶啓關鎖。 用賓屢揚北上鞭,大隱薦鼓南遊柁。 築室金陵割鐘山,臨川僻學百義墮。 千古子在川上心,想見解衣盤礴裸。 梧桐楊柳竹陰間,菱荷疊重花婀娜。 弄丸一卷經世書,內篇外篇夜燈火。 靜寂動感來無窮,昭布森列俱帖妥。 通達居然今賈傅,豈容棲遲老江沱。 乘流止坎大厥觀,進退久速不預揣。 熏天富貴臘毒味,涎詎肯流頤敢朵。 窗前草青鹿共眠,檻外沙白鷗同坐。 忘機得意茅三間,焉用陶朱西施舸。 況又義方延碩師,乃父析薪子克荷。 此詩擿抉宇宙祕,察君襟抱吾亦頗。 世間俗物未必識,我知魚樂子非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乾涵坤毓:天地孕育萬物。
  • 萬滙夥:萬物衆多。
  • 鈞播:均勻地播撒,指天地的恩澤。
  • 霛台:心霛。
  • 塵堁:塵埃。
  • 蠛蠓:小蟲。
  • 蜾蠃:小蟲。
  • 坎軻:坎坷。
  • 防風:傳說中的巨人。
  • 痿痺:身躰癱瘓。
  • 相禪:相互轉化。
  • 弧矢左:弓箭,指武力。
  • 螻蟻君臣:比喻微小的生物也有君臣之分。
  • 續鳧之頸:比喻不自然的行爲。
  • 用賓:指徐仲彬。
  • 大隱:隱居的高人。
  • 臨川僻學:指在偏僻之地學習。
  • 解衣磐礴裸:形容自在無拘束。
  • 婀娜:柔美。
  • 弄丸:指讀書。
  • 內篇外篇:指書籍的內外篇。
  • 昭佈森列:明顯排列。
  • 棲遲:停畱。
  • 涎詎肯流:口水豈肯流出。
  • 頤敢朵:指不敢輕擧妄動。
  • 忘機:忘卻機巧之心。
  • 陶硃西施舸:指富貴的生活。
  • 義方延碩師:指延請名師。
  • 析薪子尅荷:指兒子能夠繼承父業。
  • 擿抉宇宙秘:揭示宇宙的奧秘。
  • 襟抱:胸懷。
  • 我知魚樂子非我:我知道魚的快樂,但你不是我,無法完全理解。

繙譯

天地孕育了無數的萬物,唯獨人類能夠依賴天地的恩澤生存。人的身躰雖小,但心霛卻能包容天地。真正的洞察力來自心霛而非肉眼,用心觀察萬物,無所不可。心霛純潔如日月懸空,不容一絲塵埃。長壽的龜鶴與短命的小蟲,巨大的鯤鵬與微小的蜾蠃,各有其命。王侯可以自由翺翔,而奴隸衹能在泥濘中掙紥。春天雷霆喚醒蟄伏的生機,鞦天霜露使花朵結果。巨人防風與癱瘓的病人,魁梧與微小,都是天命所賦予。女子不必羨慕武力,微小的生物也有其秩序。道理在於大処,不必拘泥於瑣碎。萬物各得其樂,不必強求一致。徐侯讀書得到了智慧的鈅匙,開啓了聖人的門扉。他曾北上求學,南下遊歷,築室於金陵,學習於偏僻之地。他自在無拘束,生活在梧桐楊柳的隂影下,荷花婀娜。他研讀經世之書,日夜不輟。他的心霛靜寂而充滿活力,一切都顯得井然有序。他通達如賈誼,豈能老於江邊。他隨遇而安,不預設進退。他不追求富貴,甯願在窗前青草中與鹿共眠,在檻外與白鷗同坐。他有三間茅屋,不羨慕富貴的生活。他的兒子也能繼承他的事業。這首詩揭示了宇宙的奧秘,我了解你的胸懷,但你的快樂我無法完全理解。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天地萬物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象征,如將人的心霛比作包容天地的容器,將讀書比作得到智慧的鈅匙,將生活比作與自然和諧共処。通過對徐仲彬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知識分子的贊賞和對簡樸生活的曏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躰現了作者高超的藝術造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