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中吟
萬方文物洽堯雍,若論聲明極洛中。
地自水南連洛北,治從真廟到神宗。
總將六合清明氣,散作三川禮讓風。
道統有傳程邵在,勳名無比富文崇。
棚車載酒都人賞,名教傳家習俗同。
花木四時春不老,耕桑彌野歲長豐。
三千步障家雖侈,十二行窩樂最融。
春酒泛香沽翠幕,夜花和露買筠籠。
小車高閣期真侶,魏紫姚黃擅化工。
愛育總歸君父聖,論思不出廟堂公。
荊舒變法無期月,社稷垂亡到一空。
讀罷適然清興遠,一簾花影曉光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洛中:指洛陽,中國古都之一。
- 堯雍:指堯帝的雍容大度。
- 聲明:聲望和名譽。
- 三川:指洛河流域,包括洛河、伊河、瀍河。
- 程邵:指程顥和邵雍,均爲北宋著名理學家。
- 步障:指步行的屏障,比喻家中的豪華裝飾。
- 十二行窩:指家中十二個房間,形容家境富裕。
- 魏紫姚黃:指魏國的紫色和姚國的黃色,比喻珍貴的物品。
- 荊舒:指荊州和舒州,代指變法。
- 社稷:古代指國家。
翻譯
萬方的文化都融洽在堯帝的雍容大度之中,若要論及聲望和名譽,洛陽無疑是極盛之地。洛陽的地理位置,水南連着洛北,治理從真宗皇帝一直延續到神宗皇帝。整個國家都充滿了清明之氣,這些氣散佈在三川之地,形成了禮讓的風氣。道統的傳承有程顥和邵雍這樣的學者,他們的功名無比顯赫,富文崇高。
人們用棚車載着酒,洛陽人都來欣賞,名教傳家,習俗相同。四季如春,花木常青,耕桑遍佈田野,年年豐收。家中雖有豪華的裝飾,但十二個房間裏充滿了歡樂。春天在翠幕下沽酒,夜晚買花帶露,裝在筠籠裏。期待與真正的伴侶一起乘坐小車或高閣,魏紫和姚黃的珍寶展現了工藝的精湛。
愛育總歸於君父的聖明,論思不出廟堂的公卿。荊州和舒州的變法沒有持續多久,國家幾乎到了空無一物的地步。讀完這些後,清晨的興致悠遠,一簾花影映着曉光,顯得格外紅豔。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洛陽的文化繁榮和社會和諧,通過對洛陽地理、歷史、文化的讚美,展現了當時社會的繁榮景象。詩中「總將六合清明氣,散作三川禮讓風」體現了作者對清明政治和社會風氣的嚮往。同時,通過對程顥、邵雍等學者的提及,強調了文化傳承的重要性。最後,通過對變法失敗的反思,表達了對國家未來的憂慮和對清明政治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既展現了洛陽的繁華,也反映了作者對時代變遷的深刻思考。

王惲
元衛州汲縣人,字仲謀。世祖中統元年爲左丞姚樞徵,爲詳議官。至京師,上書論時政,擢中書省詳定官。累遷爲中書省左右司都事。在任治錢穀,擢材能,議典禮,考制度,爲同僚所服。至元五年,建御史臺,首拜監察御史。後出爲河南、河北、山東、福建等地提刑按察副使。至元二十九年見世祖於柳林宮,上萬言書,極陳時政,授翰林學士。成宗即位,加通議大夫,知制誥,參與修國史,奉旨纂修《世祖實錄》。惲師從元好問,好學善爲文,也能詩詞。有《秋澗先生大全集》。
► 485篇诗文
王惲的其他作品
- 《 水龙吟 送崔中丞赴上都 》 —— [ 元 ] 王惲
- 《 酹江月爲友人壽中丞子初 》 —— [ 元 ] 王惲
- 《 鵲橋仙 》 —— [ 元 ] 王惲
- 《 滕王蝶蟻圖二首 其一 》 —— [ 元 ] 王惲
- 《 木蘭花慢 · 賦白蓮和王西溪 》 —— [ 元 ] 王惲
- 《 木兰花慢 为史总帅尊夫人之寿 》 —— [ 元 ] 王惲
- 《 沁水山中雜詠 其一 》 —— [ 元 ] 王惲
- 《 玉堂即事二首 》 —— [ 元 ] 王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