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謝太皇詔稿

· 王逢
半壁星河兩鬢絲,月華長照素簾垂。 衣冠在野收亡命,烽火連營倒義旗。 天地晝昏憂社稷,江淮春漲泣孤嫠。 十行哀詔無多字,落葉虛窗萬古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半壁星河:比喻夜空中的星星,這裡指戰亂頻發的時代。
  • 兩鬢絲:指兩鬢的白發,形容作者年老。
  • 月華:月光。
  • 素簾垂:白色的簾子垂下,形容寂靜的夜晚。
  • 衣冠在野:指士人不在朝廷,而在民間。
  • 收亡命:收畱逃亡的人。
  • 烽火連營:戰火連緜不斷。
  • 倒義旗:指正義的事業失敗。
  • 天地晝昏:形容社會動蕩,天下大亂。
  • 社稷:國家的代稱。
  • 江淮春漲:江淮地區的春水上漲,比喻侷勢動蕩。
  • 孤嫠:寡婦,這裡指失去依靠的人。
  • 十行哀詔:指皇帝的哀悼詔書。
  • 無多字:字數不多,形容詔書簡短。
  • 落葉虛窗:落葉飄落在空曠的窗台上,形容孤寂。
  • 萬古思:深遠的思考。

繙譯

夜空中星星點點,我已兩鬢斑白,月光長照著垂下的白色簾幕。士人們在民間收畱逃亡者,戰火連緜,正義的旗幟倒下。天地間白晝昏暗,我爲國家憂心忡忡,江淮地區的春水上漲,我爲孤苦無依的人哭泣。皇帝的哀悼詔書簡短,落葉飄落在空曠的窗台上,引發我深遠的思考。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戰亂時期的悲涼景象,通過“半壁星河”、“兩鬢絲”等意象,表達了作者對時代動蕩和個人衰老的感慨。詩中“衣冠在野”、“烽火連營”等句,反映了社會的混亂和正義的淪喪。結尾的“落葉虛窗萬古思”則深化了詩的意境,展現了作者對國家和人民命運的深切關懷與無盡思考。

王逢

元明間常州府江陰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頌》,臺臣薦之,稱疾辭。避亂於淞之青龍江,再遷上海烏泥涇,築草堂以居,自號最閒園丁。辭張士誠徵闢,而爲之劃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學錄用,有司敦迫上道,堅臥不起。自稱席帽山人。詩多懷古傷今,於張氏之亡,頗多感慨。有《梧溪詩集》七卷,記載元、明之際人才國事,多史家所未備。 ► 28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