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善畫龍虎吳伯原雜言

· 方回
荀氏八龍,慈明無雙。豈有頭與角,可以模形容。賈氏三虎,偉節最怒。 豈有毛與皮,可以析毫縷。古人畫馬非畫馬,藉此繪寫英雄姿。 東方角龍西奎虎,天有之人亦有之。善書畫意不畫像,妙在託興如聲詩。 點睛飛去果有許,烈裔顧凱亦未奇。臥龍未飛,睡虎不吼。 一飛鱗蟲附之皆上升,一吼百獸聞之悉竄走。人見此圖指點爪牙然不然,我得此圖屈伸語默觀聖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荀氏八龍:指東漢荀淑的八個兒子,皆有才名,時人稱爲「八龍」。
  • 慈明無雙:指荀淑的第六子荀爽,字慈明,其才學在當時無人能比。
  • 賈氏三虎:指東漢賈彪的三個兒子,皆有才名,時人稱爲「三虎」。
  • 偉節最怒:指賈彪的第三子賈彪,字偉節,以剛直著稱。
  • 析毫縷:比喻極其細微。
  • 東方角龍西奎虎:指東方青龍和西方白虎,是中國古代四象中的兩象。
  • 烈裔顧凱:烈裔是古代傳說中的人物,顧凱是東晉畫家顧愷之的字。
  • 鱗蟲:指魚類和爬行類動物。
  • 竄走:逃跑。
  • 語默:說話與沉默,指言行舉止。

翻譯

荀家的八個兒子,慈明無人能比。他們的頭和角怎能用形象來描繪呢?賈家的三個兒子,偉節最爲剛烈。他們的毛和皮又怎能細緻地分析呢?古人畫馬不是真的畫馬,而是藉此來描繪英雄的姿態。東方有角龍,西方有奎虎,天上有這樣的生物,人間也有這樣的形象。善於繪畫的人,畫意不在於形象,而在於寄託興致如同吟詠詩歌。畫龍點睛就能飛去,這樣的技藝,烈裔和顧愷之也未必能比。臥龍未飛,睡虎不吼。一旦飛起,所有的鱗蟲都會跟隨上升,一旦吼叫,百獸聞聲都會逃跑。人們看到這幅畫,指點着它的爪牙,問這是不是真的,我看到這幅畫,通過它的屈伸和語默來觀察聖賢的行爲。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荀氏八龍和賈氏三虎的讚美,以及對畫龍畫虎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對繪畫藝術的深刻理解。詩中「古人畫馬非畫馬,藉此繪寫英雄姿」一句,巧妙地揭示了繪畫的深層意義,即不僅僅是形象的再現,更是對人物精神氣質的傳達。後文通過對「臥龍」、「睡虎」的描繪,進一步以象徵手法展現了英雄的潛在力量和威嚴。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體現了作者對古代英雄的緬懷和對藝術創作的獨到見解。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